首頁 > 正文
2025 09-15 17:46:24 來源: 鎮原縣融媒體中心

鎮原:以文化繁榮為媒促鄉村振興

2025-09-15 17:46:24     來源: 鎮原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鎮原縣圍繞鄉村振興,以文化繁榮為媒,深挖文化大縣資源潛質,做足文化振興促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取得了顯著成效。

  鎮原地處甘肅省東部,是隴上聞名的文化大縣,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杏鄉”的美譽。

  鄉村振興工程開啟以來,鎮原縣依託資源稟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喜人成效,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幸福願景正在穩步實現。

  鄉村振興培根鑄魂是關鍵,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鎮原縣以文化振興為魂,引領鄉村振興的成績單尤為亮眼。

  除陋破舊,倡樹新風帶來的低彩禮、婚喪事簡辦等文明新風尚漸成氣候;文化三下鄉等惠民文化活動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剪紙、香包、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的繁榮發展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時代的光芒;北石窟驛景區、“三池”景區、王符紀念館、紅軍長征三岔紀念館等人文和自然景觀游人如織,農文旅融合釋放發展新潛力;創建的“剪雲裳”剪紙藝術品牌點讚、分享、評論量超億次,紅遍線上線下,讓鎮原火爆出圈……

  一個個讓人眼前一亮,充滿創新突破的文化味發展成績背後是鎮原縣文化資源融合發力邁出的鏗鏘步伐,更是鎮原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文化振興為魂,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注腳。

  文化大縣魅力無限。2008年鎮原剪紙榮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鎮原文化一條街建成命名,2024年鎮原“剪紙服裝秀”走進了深圳文博會的場館,2025年鎮原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落成並免費開放,“中國書法之鄉.鎮原”第一屆書畫藝術交流大會也即將舉辦……

  文化之力源之於民,潤之於民。鎮原縣正在通過政府搭&、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等模式協同發力,推動文化繁榮、文化振興,使之更好服務於鄉村振興。

  鎮原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文化人才輩出、文旅産業強勁的稟賦和勢頭也昭示着鎮原文化的獨特魅力必將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展現更大作為。

  鎮原境內文旅資源豐富,文物古跡、歷史遺址較多,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鎮原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以歷史文物為主,門類齊全,涵蓋了舊石器時代至今各歷史年代的文物共5000多件(套),28個門類,其中常山下層文化陶水管獨步國內,秦代銅詔版舉世無雙。境內有北石窟驛國家4A級景區,潛夫山、閆溝聚德康養小鎮、翟池3個國家3A級景區。太陽池、翟池、白馬池三座“高原明珠”碧波蕩漾,雞頭山、原峰山等三十多座大小名山鑲嵌於青山綠水間,呈現出美美與共、和諧共生的秀美畫卷。

  鎮原人民習字挂畫蔚然成風,2010年被中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現有鎮原籍中書協會員36人、美協會員13人,文化産業基地1處,有書畫協會、分會等專業組織機構11家,各類書齋畫廊260多處,專業創作團隊400多人,書法愛好者10萬多人。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67個(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5個,市級非遺項目15個,縣級非遺項目67個),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37人(其中省級傳承人10人,市級傳承人33人,縣級傳承人337人),非遺傳習所共計20個,各類文化人才6500多人。

  同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了以生態體驗、民俗文化、紅色體驗三線全域旅游新格局。全縣現有文旅企業121家,文化體育協會14個,旅行社經營網點7家,富有當地的特色餐飲和農家樂幾百家。創意開發出刺繡作品、“潛夫論”香包、肖像剪紙等100多種文創産品,年産值近億元。近兩年來,全縣年均外出參展、舉辦各類文化旅游節會和體育賽事百餘場次。(鎮原融媒全媒體記者 白勇濤)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