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12 16:53:46 來源: 環縣融媒體中心

“養生餐”喂出環縣秦團莊鄉“藥膳羊”

2025-09-12 16:53:46     來源: 環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9月10日,秋日的天空澄澈明凈,環縣秦團莊鄉白垣畔村養殖戶姚國玉吩咐侄兒開着農用車,來到環縣環芪康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裝走500多斤粉碎後的黃芪秸稈,這些都是他給自家湖羊準備的“養生餐”核心用料。

  走進姚國玉家的羊舍,只見一排排離地一米多高的圈舍整齊寬敞,一群膘肥體壯的湖羊或咩叫踱步、或臥地休憩,精氣神十足。作為當地養羊大戶,他的養殖規模從去年的七八十隻,擴至如今的600多只。

  “去年後半年擴群後,由於沒掌握大規模養殖技術,消毒和疫病防治跟不上,羊總生病,羊羔成活率也低。”姚國玉説,今年鄉上推廣用黃芪、黃芩秸稈喂羊,稱能減病害、提肉質,試喂後果真見效。説話間,他將新拉回的中藥莖稈與飼草一同倒入攪拌機,攪拌均勻備用。

  通過向獸醫、資深養殖戶請教,結合書本與網絡知識,姚國玉摸索出獨家“養生餐”配方:“鹽和蘇打按需添加,燕麥草、苜蓿佔25%,藥材秸稈佔25%,玉米秸稈佔50%,早晚各喂一次,母羊吃得格外香。”

  記者抓起一把配好的飼料,一股草料與中草藥混合的淡香撲鼻而來。看著正埋頭進食的湖羊,姚國玉滿臉笑容:“吃過這‘養生餐’的羊肉,大家都説很鮮、不膻。以前羊只體質弱,總咳嗽感冒,現在600多只羊長勢喜人,近四五個月出生的四五十隻羊羔,成活率達100%。”

  “合作社依託全鄉‘羊+産業’政策,主營中藥材種植與初級加工。”環縣環芪康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梁有堂介紹,“今年我種了500畝黃芪、黃芩、柴胡、板藍根,出苗率很好。在合作社帶動下,全鄉農戶種植積極性高漲,今年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400多畝,只要沒自然災害,肯定是豐收年。這些藥材適配本地氣候土壤,藥性足、藥效高,秸稈用來喂羊再合適不過。”

  秦團莊鄉地處環縣北部,平均海拔1740米,氣候適宜,土壤沙性突出,且地域廣闊、溝壑縱橫。獨特的自然生態與地理條件,為養殖業發展和中藥材種植構築了天然優勢。當地種植黃芪、黃芩已有多年歷史,不僅種植技術成熟、市場銷路穩定,産業規模也持續擴大。但長期以來,中藥材種植産生的藥秧、藥渣等剩餘物始終處於閒置狀態,資源價值未被充分挖掘。

  針對這一情況,鄉上主動創新探索,提出在羊只飼草中按比例添加藥秧、藥渣的喂養模式。

  此舉既盤活了閒置的中藥材剩餘資源,實現“變廢為寶”,更帶來了雙重實效:一方面顯著提升了羊只的抗病能力,降低養殖風險;另一方面有效改善羊肉品質,培育出的藥膳羊肉肌纖維細、肉質細嫩、鮮而無膻,不僅營養價值更高,還兼具滋補功效,適合各類人群食用。

  近年來,秦團莊鄉全力發展“羊+産業”,探索形成“藥材喂羊、羊糞肥地、好地種藥”的三元綠色循環模式,實現産業發展與農戶增收的雙贏。今年,該鄉持續以羊産業為主導,推廣“三級二元”雜交技術,在穩欄增養、提標擴群等關鍵環節發力突破,全力將“藥膳羊”打造成鄉村特色産業知名品牌。

  “目前全鄉羊只存欄量6.5萬隻,黃芪、板藍根等中藥材留存面積6000余畝。”秦團莊鄉鄉長王明&&,通過利用廢棄藥秧、藥渣喂羊,鄉上蹚出了“藥膳羊”發展新路徑,“咱們的藥膳羊肉鮮嫩營養,還帶着淡淡藥香。接下來,我們會牢牢守住‘羊+藥’産業方向,加大政策、技術保障力度,推動養殖與種植産業提質壯大,讓農民增收更穩定、更長效。”(記者:郭海霞)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