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11 17:37:19 來源: 合作市融媒體中心

生態美 産業興 百姓富——合作市走出高原鄉村振興路

2025-09-11 17:37:19     來源: 合作市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高原風光壯美如畫,特色産業欣欣向榮,鄉風文明浸潤心田……近年來,合作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生態保護、産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重點任務,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特色、民族風情、時代氣息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幅村美民富、和諧有序的嶄新畫卷正在羚城大地徐徐展開。

  走進合作市堅木克爾街道加拉尕瑪村,一排排藏式民居錯落有致,寬闊整潔的村道蜿蜒其間,路燈、綠化、垃圾收集點等設施一應俱全。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牛羊成群,勾勒出一幅恬靜祥和的高原鄉村圖景。

  “以前村裏垃圾隨意堆放,雨天道路泥濘,牲畜糞便隨處可見。如今,村裏環境大變樣,道路硬化了,廁所改造了,家家戶戶都講衞生、愛乾淨,住着特別舒心。”加拉村村民尕旦草感慨道。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從“一時美”到“長久美”,合作市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深入實施“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通過“黨建+網格”管理模式,發動黨員、幹部、群眾共同參與,定期開展環境衞生大掃除、大清理、大整治。同時,積極推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和“環境衞生紅黑榜”等機制,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實現從“被動整治”到“主動維護”的轉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牧民群眾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合作市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和文化旅游業,讓群眾吃上“生態飯”“旅游飯”,走上可持續的致富路。

  在卡加曼鄉香拉村,成片的草莓大棚在高原陽光下熠熠生輝,飽滿鮮紅的果實點綴在綠葉之間。草莓基地技術員介紹,該基地投資2000萬元,成功填補了高原草莓規模化種植的空白,預計畝産可達2500斤,年收入達7.5萬元。“我們不僅實現了草莓本土化種植,每年還為村集體分紅。”他信心滿滿地説道。

  與此同時,合作市依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藏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佐蓋曼瑪鎮俄合拉村憑藉其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村民開辦藏家樂、銷售手工藝品、提供騎馬服務,收入渠道不斷拓寬。“現在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村民完瑪草説道。

  合作市還積極培育青稞、中藏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業,推動農牧業由傳統粗放向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打造了一批“甘味”品牌農産品,有效帶動了農牧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合作市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現在村裏辦喜事喪事,都比以前簡單多了,鋪張浪費的少了,人情負擔輕了,鄰里關係也更和諧了。”談起村裏的變化,佐蓋多瑪鄉德合茂村村民卓瑪傑布深有感觸。

  這一變化得益於合作市廣泛開展的“一約四會”制度。通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有效破除了陳規陋習,倡樹了文明新風。此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典型推舉、身邊榜樣展示、家風故事分享,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氛圍日益濃厚。

  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合作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發揮村級調解組織作用,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社會和諧穩定根基更加牢固。

  如今的合作市,生態底色越發靚麗,特色産業勢頭正勁,文明鄉風滋養人心,農牧民群眾安居樂業。站在新的起點上,合作市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力書寫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新篇章。(記者:袁玉花 曹成榮)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