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坪莊鄉三社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馬鈴薯種植基地,伴隨着收穫機的轟鳴聲,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金疙瘩”破土而出,鋪滿地頭,田間地頭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在合作社負責人的帶領下,筆者隨同州、縣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開展馬鈴薯測産工作。測産過程嚴格按照科學規範進行,技術人員依次完成了選點、丈量、採挖、稱量等環節,每一步都精準細緻,為産量評估提供了權威數據支撐。
合作社負責人趙代華臉上洋溢着笑容,“今年我們合作社通過享受東鄉縣馬鈴薯良種基地獎補政策,在州、縣農業專家技術指導下種植馬鈴薯860畝,今年畝産預計達到5500斤以上,實現了産業增收。”今年合作社在州、縣農業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科學施肥、合理密植,馬鈴薯長勢良好,畝産水平穩步提升。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對於馬鈴薯産業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州、縣農技推廣部門對於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尤其是黑膜覆土壟上微溝栽培技術以及全程機械一體化的種植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馬鈴薯産業的提質增效,推動了全縣馬鈴薯産業的持續發展。”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章憲霞介紹。
坪莊鄉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産業基礎,積極發展馬鈴薯等特色産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此次科學測産,驗證了農業科技在增産增效中的作用,也進一步堅定了農民發展特色産業的信心。
坪莊鄉人大主席汪生虎説:“坪莊鄉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要求,立足鄉情實際,以政策引導、合作社帶動和農戶參與的方式,重點培育馬鈴薯種植等特色富民産業,通過土地流轉、引進優質品種和提供技術指導等多方面舉措,共計種植馬鈴薯1.5萬餘畝,促進農民增收,激發農民種植積極性。”
下一步,坪莊鄉將持續推動農機農技融合發展,助力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馬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