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克塞縣,一項依託當地常見植物“芨芨草”發展而來的傳統技藝——哈薩克芨芨草編織,正以鮮活的姿態傳承發展,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芨芨草是阿克塞草原上常見的草本植物,韌性強、易塑形,自古以來便是哈薩克族群眾編織生活用具的重要原料。過去,哈薩克族牧民常用芨芨草編織草席、草簾、糧囤、馬槽等,這些兼具實用性與民族特色的編織品,不僅是牧民生産生活的“好幫手”,更承載着民族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記憶。
如今,隨着非遺保護工作的推進,阿克塞縣加大對芨芨草編織技藝的挖掘與傳承力度。通過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技藝培訓、舉辦編織作品展覽、推動非遺進景區進課堂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學習這項傳統技藝。同時,當地還鼓勵傳承人在傳統樣式基礎上創新,將芨芨草編織與現代審美結合,開發出收納籃、裝飾畫、手工藝品等文創産品,讓古老的編織技藝走出草原,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芨芨草編織不僅守住了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阿克塞縣不斷探索非遺活態傳承路徑,讓芨芨草編織等非遺項目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持續釋放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王 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