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緊盯事業發展所需,通過拓寬來源渠道、精準篩選入庫、賦分動態監管,以“供給側”改革思維分層分類建立幹部信息庫,着力提升選人用人精準度,推進幹部隊伍結構性調整,為服務保障全縣中心大局提供堅強的幹部資源保障。
科學定向,分類建庫精細管。堅持“向前看兩步、向下看兩級”,結合專業需求、崗位空缺定期研判中層幹部缺口,分析人員力量差額,實施“三類人才”(黨政、技術、高端)引流計劃,引進、招錄素質好、學歷高年輕幹部297名,同比增長12.4%。緊盯事業發展所需,不預設規模、不限制名額,暢通“上下雙向”識才渠道,向上建立“一把手信封”機制,向下定期組建考察識別小分隊,常態精準識別“好苗子”。綜合利用信息比對、全要素研判辦法,甄別建立“三縱三橫”六類幹部庫(縱向三個層次:85、90、95後幹部群體;橫向三個維度:正科、副科、一般幹部;六種專業類別:黨政管理、農林水牧、教育衞生、住建交通、金融財政、文化商務),650多名優秀幹部入庫管理、階段調配。
優進絀退、動態調整甄別管。嚴把政治“首關”,建立幹部資源庫賦分動態調整機制,將領導評價、群眾口碑、工作實績三方面各佔30%和組織認定佔10%的權重賦分定值,結合督查檢查、年度考核等契機,精準掌握入庫幹部工作實績和現實表現,按季度賦分評價,每年結合年度考核和季度分值,綜合評定年終分值。區分不同分值,精準動態調整,對綜合分值高於90分的優秀幹部,納入成熟型幹部清單,擇機提拔使用;對綜合分值低於90分,評價一般和經過實踐考驗不勝任現職的幹部及時調整出庫,對暫時表現一般、具有發展潛力的留庫重點跟蹤培養。
寬嚴並濟、防微杜漸從嚴管。強化“履職體檢”、分類“對症下藥”,緊盯“一把手”和關鍵崗位幹部拉網梳理履職“負面清單”5項13條,以條款式清單規範行為舉止,批評教育工作不勤、能績不實的幹部27名以觀後效,堅決對8名批評教育後整改成效不顯的幹部予以“出庫”。推行新任職幹部回訪制度,對65名新提任的入庫幹部開展任職回訪,深入了解履職實績和群眾口碑,堅決防止“一提了之”。用好12380電話及網絡、短信監督舉報渠道,明確“慵懶散軟推拖繞”13種情形,調整實績不佳、作風不硬的幹部5名,免去因年齡、身體、能力等因素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38名,持續讓“懲戒極少數”向“警醒大多數”拓展,以保護更多幹部行穩致遠。(羅登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