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肅南縣白銀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逐步構建起“設施農業築基、生態牧業強鏈、文旅融合賦能”的三位一體産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設施農業築基,打造“菜籃子”裏的增收密碼。堅持把設施農業提檔升級作為厚植鄉村振興動能的破題之舉,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以白銀村多彩農莊和東牛毛村生態農場為抓手,聚焦蔬菜、油桃、育苗等特色設施種植業,堅持從“一棵菜”發力,從“一個棚”出發,把“溫室經濟”作為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的主攻方向,培育打造集反季節蔬菜種植、優質蔬菜訂單生産、優質果蔬種苗繁育、農業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産業園,實現溫室果蔬種植“四季生産、反季種植”。至目前,東牛毛村“生態農場”育苗960萬株,“多彩農莊”販銷高原綠色有機油桃2萬餘斤。
文旅融合賦能,激活“農文旅”融合的消費潛力。大力推進旅游與多産業深度融合,積極融入全縣“七彩丹霞+秘境肅南”和全域旅游新模式,不斷優化升級大煉鋼鐵遺址歷史文化之旅、喀爾喀民俗體驗區親子暢游之旅、多彩農莊和生態農場田園採摘之旅、喀爾喀蒙古特色村寨生態休閒之旅、S18線全域文旅融合發展生態景觀長廊等旅游精品線路,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同時把設施農業作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的切入點,積極探索“農業+旅游”“農業+文化”等融合發展模式,與周邊七彩丹霞、外星谷、康樂草原等旅游景區深度合作,推動研學、採摘等業態與有機農業有效合作,不斷擦亮“游丹霞、觀草原、住蒙古包、摘有機蔬菜、品特色美食”文化旅游名片。至目前,全鄉共培育各類産業致富帶頭人28人,輻射帶動就業人員45人,全年旅游綜合收入626萬元。
生態牧業強鏈,構建“多元化”的産業模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高品質畜産品為目標,不斷延伸牧業産業鏈,充分運用1700畝大田玉米豐富的秸稈資源和設施溫室尾菜資源,推行“秸稈養畜”“尾菜養畜”綠色生態發展模式,構建飼草供給體系,讓生態牧業成為鄉村經濟的“強引擎”。同時,堅持“外引+內繁”相結合的方式,依託褐牛肉牛養殖産業基地,通過採取牲畜循環“代養、代管、代收”等專業化服務,打通養殖戶“資源變資産、粗放變集約”的轉化路徑,讓“生態包袱”妙變“綠色財富”。(秦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