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祝縣西大灘鎮馬場村立足實際,深挖山旱地發展潛力,不斷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産業,推動特色産業規模化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秋日午後,走進天祝縣西大灘鎮馬場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片的黨參、當歸、黃芪等中藥材蔥鬱挺拔,長勢喜人。種植大戶韓瑞心正和同村的數十名村民一起在中藥材地裏除草,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韓瑞心今年種植了650畝中藥材,得益於中藥材穩定的市場價格,他相信今年的收入一定會不錯。
天祝縣西大灘鎮馬場村種植戶 韓瑞心:我今年總共種了650畝中藥材,其中黃芪250畝、黨參250畝、當歸150畝,從種植到挖完藥,一畝地需要十個人工,每天平均工資150元,共計帶動農戶60戶。目前,中藥材長勢良好,到國慶節前後挖藥,我提前&&了岷縣的一家藥廠收購,價格按照到時候的市場價格收購。

據了解,西大灘鎮馬場村海拔2632~4074米,年平均氣溫2.7℃,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中藥材種植的天然膏壤。馬場村搶抓特色産業發展機遇,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戶種植中藥材。今年,馬場村共種植黃芪、黨參、當歸等中藥材3582畝,中藥材産業已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主要産業之一。
天祝縣西大灘鎮馬場村黨支部書記 李成珍:我們馬場村有12000多畝耕地,以前主要種植大豆、小麥、青豆、土豆等,尤其以種植土豆為主。從去年開始土豆價格一直不好,從今年開始我們就改變思路,招商引資種植中藥材。我們村總共種植中藥材3582畝,主要種植當歸、黨參、黃芪,我們以前種小麥,一畝地産值500斤,拋開各種成本,一畝地收入只有300元,而且非常辛苦。現在中藥材市場價格高,老百姓收入也更高了。(鄭金花 王朝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