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城市管理局以黨建為引領,以制度為基石,以科技為引擎,探索出一條精細化管理新路徑,用“繡花功夫”織就城市治理新圖景,逐步構建起黨建引領、制度保障、智慧賦能、多元共治的“金川模式”。
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精細化管理“主心骨”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精心打造“藍色繡花針 守護文明城”黨建品牌,形成“1+3”黨建融合體系,涵蓋“同心向黨 智匯督查”“初心為民 護航發展”“匠心精繡 靚城惠民”三大子品牌,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創新通過“3457”工作法,實現黨組、支部、黨員三維聚力,將黨建工作與市容整治、民生服務、隊伍建設、智慧監管四項任務融合,借助“逢6包幫”“文明商戶評選”等七個載體常態化解決群眾訴求,真正實現城市品質與黨建品牌雙提升。
健全制度體系
夯實標準化治理“基本盤”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圍繞“依法執法、規範執法”目標,構建起系統完備、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修訂完善城市管理權責清單,&&多項規範性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確保執法程序規範、過程透明、結果公正。同時,建立標準化執法流程和監督機制,全面提升執法規範化水平和群眾信任度。
創新協同機制
激發多元共治“新動能”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按照“全域整治、統籌推進、高標提升”的總體思路,以健全的機制體系夯實城市精細化管理基礎。探索建立並熟練運用“一長八員”“四定兩覆蓋”“馬路辦公”“門前四包”等制度機制,確保城市管理在時段與空間上實現全覆蓋;以“逢6”包幫志願服務和“文明商戶”評選為抓手,引導激發市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創新推出“有困難找城管”服務品牌,組建商戶服務群,設置流動執法“小藍車”,配備“便民多功能工具箱”“便民醫療包”,線上線下“雙線融合”解決市民群眾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
踐行一線工作法
打通城市治理“最後一米”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持續深化“馬路辦公”機制,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務前置。建立常態化一線巡查制度,實現“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推行領導幹部包乾下沉制度,由局領導帶隊,開展“馬路辦公”,針對“門前四包”落實、違法建設治理等重難點問題現場督辦。同時,創新“交巡警嵌入式執法”模式,整合交警力量下沉至城管執法大隊,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實現“1+1>2”的治理效能。
推行柔性執法
傳遞城市治理“溫度感”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依託“三項制度”全面落實,推動執法信息全公示、過程全記錄、重大決定100%法制審核,提升執法規範化、法治化、精細化水平。創新柔性執法實踐,通過“首違不罰”“兩輕一免”清單優化營商環境;同步深化實戰能力培養,推動執法人員從“學知識”向“練本領”轉型。強化成果轉化,將訓練實效融入“721”工作法(70%服務解決、20%管理化解、10%依法處罰),實現執法理念從“以罰代管”向“服務為先、管理為基、執法為要”的根本轉變。完善長效賦能機制,以“每週一講”“每月一考”及典型案例發布制度深化“以案説法”,結合崗位大練兵、隊伍大比武活動持續提升專業素養與規範化水平。
融合數字技術
構建智慧監管“新引擎”
金川區城市管理局積極推進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升級改造原有數字城管平台,打造視頻中&(AI)場景算法,建成“三大系統+ N項應用”新的智慧城管平台,124路監控點位加載AI算法,實現了城市管理問題的智能化識別與高效處置。車聯網、智能報警系統、全時語音追呼等技術的應用,形成了“技術+治理”深度融合新格局,構建起智慧監管“新引擎”。
面向“十五五”時期,金川區城市管理局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持續深化“藍色繡花針”精神,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最後一米”,力爭實現執法規範化、管理全域化、監管智能化、共治常態化,奮力繪就“創新、宜居、智慧、文明”的現代化金川新圖景。(記者:朱彥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