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05 15:38:57 來源: 白銀日報

一株小丹參 開出致富方——會寧縣發展丹參産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走筆

2025-09-05 15:38:57     來源: 白銀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圖為農民在丹參田裏勞作。白銀融媒記者 王立環 攝

  初秋時節,會寧縣河畔鎮任岔村的丹參花正競相綻放,紫色的花海染盡鄉野。

  河畔鎮任岔村村民張國兵穿梭田間,忙着除草、澆水、打花。“別小看了它,它可是我們農民的‘致富草’呢!”張國兵告訴記者,今年他將自家的50畝土地流轉給甘肅眾合開創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丹參,他自己也在公司打工。這樣不僅有土地流轉費,還有每天12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

  最讓張國兵高興的是,甘肅眾合開創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訂單種植、入股分紅、“公司+合作社”等合作模式,為農戶提供種子、肥料、薄膜、田間管理技術指導等,讓農戶們種植無憂。

  甘肅眾合種植管理中心河畔鎮種植基地工作人員程亮説:“公司給農戶每畝地1200元的合作基金,種出的丹參如果畝産超過規定的産量,還會按同比例增長給他們分紅。”

  今年,河畔鎮通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丹參産業,讓農戶能夠在家門口就業,用工高峰期達900人,人均增收近20000元,走出了一條以丹參促增收、以增收促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會寧縣河畔鎮黨委副書記王昌昌説:“下一步,我們將推動丹參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賽道加速奔跑,讓小小丹參變身‘金疙瘩’,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近年來,會寧縣積極發展特色中藥材種植産業,已初步形成集中藥材種植培育、粗加工、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體系,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9萬畝以上,其中丹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已經在河畔鎮等5個鄉鎮建成1.3萬畝標準化丹參種植基地,其中八里灣鄉復興村種植的丹參品質卓越,外表皮棕紅鮮亮,斷面疏鬆均勻,最大單株産量4.7斤,丹參酮總量0.67%、丹酚酸B含量6.5%,兩項核心指標均超中國藥典標準兩倍以上。

  會寧縣委常委、副縣長方波&&,未來,會寧縣將沿着四個路徑推動丹參産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實發展規劃,讓丹參産業與會寧縣的八大支柱産業有機融合,促進一二三産高質量發展;做好規模化發展,計劃未來先突破3萬畝,遠期突破10萬畝種植;科學化發展,通過對種子、種植及加工等多方面科研投入,加大對全産業鏈科技化、高智能化發展措施,助推整個産業科技化發展;品牌化發展路徑,做強做實會寧丹參區域品牌,讓丹參成為大眾的健康保障藥材。

  一株小小的丹參,不僅成了村民的“搖錢草”,更為探索“農業優先、文旅賦能”特色發展路徑注入新動能、新活力。(記者 王立環 劉生武 張克政)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