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8-26 15:09:52 來源: 民族日報

永靖縣:科技賦能特色産業 智繪沃土增收圖景

2025-08-26 15:09:52     來源: 民族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在永靖縣,科技創新正深度融入特色種植與智慧養殖等産業。從良種培育到智能管理,科技催生新動能,推動産業效益持續提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今的永靖縣,鄉村煥發新顏,處處涌動着蓬勃的發展活力。

  立秋時節,記者走進永靖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科技示範園。在百合良種繁育中心的光照培養室內,多層培養架整齊排列,數萬個脫毒苗培養瓶有序擺放。恒溫恒濕的環境中,每株幼苗都在精心調控下茁壯生長。組培實驗室內,全自動高壓滅菌櫃、超凈工作&等設備高效運轉,技術人員正專注地進行組培繼代快繁工作。

  “當前,永靖百合面臨嚴重的連作障礙和種性退化問題。”百合組培繁育中心技術人員張金珠介紹,“我們採用莖尖剝離技術去除病毒,經檢測確認無毒後,通過繼代快繁和生根養球技術培育優良脫毒種球。與傳統自留種球相比,脫毒種球長勢更旺、抗病性更強,畝産可提升30%以上。”

  作為東山片區群眾增收的主導産業,百合種植因長期重茬導致種源退化、優質種球緊缺。為此,永靖縣着力打造集良種繁育、技術示範、産業帶動於一體的現代化百合良種繁育基地,加快推進優質百合品種更新換代。

  該示範園負責人張慶全&&:“將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廣優質脫毒種球,計劃3至5年內向農戶供應200萬粒種球。力爭5年內推動東山片區發展脫毒百合種球種植2萬畝以上,構建完整的‘繁育—種植—加工’産業鏈。”

  科技賦能的産業紅利正在惠及當地群眾。在百合種球擴繁連棟溫室內,37歲的楊順霞熟練地進行日常管護工作。“娘家種百合多年,但種球質量差、産量低。”這位務工4個月的“新農人”説,“這裡的脫毒種球質量好,試種後畝均增産600多斤。要是種10畝,就能增收5萬元到6萬元。”如今,她也萌生了自己試種的念頭。

  産業振興既關乎農民增收,又關係鄉村發展。永靖縣百合良種繁育中心正以科技為翼,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産業升級。

  在水産養殖領域,永靖縣同樣邁出創新步伐。借助東西部協作機遇,當地投資4432萬元建設佔地66.8畝的陸基循環水智慧水産養殖産業園,開啟漁業發展新篇章。

  “三文魚孵化和苗種生産車間採用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具有高效、可控、環保和智能等優勢。”項目施工負責人劉毅介紹。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祁光福補充道:“該項目填補了臨夏州高端水産種苗培育的空白,投産後可年産南美白對蝦20萬斤、三文魚魚苗600萬尾,産值達2100萬元,帶動50餘人就業,還能為當地養殖戶提供優質魚苗。”

  從實驗室的脫毒百合苗到循環水養殖的魚蝦,一個個落地項目見證着永靖縣科技賦能産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未來,永靖縣將繼續以科技為鑰,解鎖産業發展新動能,讓創新活力在黃河之畔持續奔涌,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記者 尤苗苗 徐克榮 通訊員 苗玉娟)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