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8-26 17:54:09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玉門市:集體經濟“新玩法”奏響鄉村 共富“交響曲”

2025-08-26 17:54:09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在玉門市玉門鎮的田野與街巷間,一股“敢闖敢試”的發展熱潮正撲面而來。這裡的村集體經濟早已告別“靠地吃租”的老路子,用“産業鏈思維”“數字化手段”“跨界融合術”,讓集體資産變成“會下蛋的金雞”,走出了一條“黨建領着幹、群眾跟着賺”的共富新路徑。

  一條産業鏈:把“田間事”做成“産業鏈”

  在村級集體經濟産業園,184畝土地上藏着“農業全鏈條”的密碼。

  滴灌帶廠的車間裏,廢舊塑料經過6條生産線“變身”節水器材,年創産值3900萬元,東渠村與甘肅亞盛亞美特節水有限公司的“資産+技術”合作模式,首次實現村企與國企有機合作,讓村集體首次嘗到“分紅100萬元”的甜頭。

  造粒車間裏,廢棄滴灌帶正經歷“重生”。投資500萬元建成的生産線,將回收的滴灌帶加工成高純度塑料顆粒(PE/PP等),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投産後預計年産值600萬元,讓“綠色循環”成為集體經濟的新增長點。

  糧食烘乾廠的廠區裏,日加工600噸的烘乾塔正解決農民“晾曬難”的問題。2024年1.4萬噸玉米在這裡完成“蛻變”,帶來2100萬元産值,12萬元分紅揣進村集體口袋。該項目2025年計劃再續建5000噸標準糧庫4座,將讓“豐收的煩惱”徹底成為過去。

  剛投産的水溶肥廠更顯“科技范”,液體和粉劑生産線産出的“定制肥料”,能讓每畝地增産10%。“設備租賃+銷售分成”的模式下,與廣東盛力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年産值2600萬元。計劃投資2700萬元,現已投入資金600萬元,設計年産水溶肥5萬噸,可滿足50萬畝高標準農田用肥需求。

  現代農事服務中心的大屏幕上,117&套農機具的軌跡實時跳動,農戶手機下單,農機“一鍵上門”。2024年服務2.4萬畝農田、託管9000畝農墾土地的成績單,藏着“服務創收”的致富經。該中心以數字化管理為載體,打造“線上+線下”現代化農事服務平台,集成全程機械化作業、數字農業等多種綜合服務功能,2024年實現年産值100萬元,盈利40萬元,為村集體分紅10萬元。

  一串新點子:讓“爛攤子”變成“活資本”

  煥然一新的變化來自鎮村幹部“點石成金”的智慧。

  如意府小區的工地上,自建綜合樓正拔地而起。該樓為東渠村自建安置小區14#樓,計劃層高為8層,建築面積8753.26平方米,全部由東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籌資建設。

  一層便民服務、二三層餐飲娛樂、4-8層四星級賓館,4-8層計劃加盟四星級智能商務賓館,可配置36平方米標準間78間,53平方米套房6間,同時配套100平方米商務會議室、簡餐廳及健身房等。這座“村集體造”商業綜合體,正式營業後每年將為東渠村增收200萬元,解決30餘人就業。“自己的地自己建,賺的錢揣自己兜”,村民們的話透着實在。

  南門村康養小區的64套住房更是“一舉三得”,讓27戶弱勢群體“住有所居”的同時,完成土坯房騰退、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重點任務。目前,項目主體工程等已全部完工,水、電、暖、排污全部接入城市管網,安置搬遷群眾27戶。老人摸着亮堂的新廚房笑説:“這房子暖,心裏更暖。”

  沙梁子牛羊交易市場二期工程也在推進中,該項目在原沙梁子牛羊交易市場基礎上進行拓建,總佔地面積80畝,計劃新建養殖圈舍50座,飼料加工區1座,飼料庫1座,交易大廳1座。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出欄肉羊15萬隻,銷售額1.2億元,帶動當地就業60餘人,有效帶動當地畜牧業發展。

  此外,玉門鎮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也有新嘗試,今年試行單産提升項目,引進新疆種植大戶,在東渠村試播棉花20畝,孜然套播玉米2600畝,畝均收入1200元,可有效增加高標準農田單産收入。

  一幅共富圖:從“集體富”到“大家富”

  南門村創業園裏,多個崗位讓返鄉青年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該創業園為南門村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由南門村委會自主投資建設。創業園主要對返鄉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提供多種創業就業服務,預計每年可培訓人員400人,提供就業崗位200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

  在創業園裏的“石榴籽家園”中,各族群眾在裏面看書、議事、拉家常。該“石榴籽家園”是投資新建的佔地面積550平方米的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配套建設了石榴籽書屋、紅石榴調解室等功能室,着力打造“大門常開、陣地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在、群眾常來”的陣地,引導全民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關外關文旅小鎮的共享菜園裏,城裏客正體驗農耕;萌寵樂園的笑聲裏,村民馬大姐的農家樂一個夏天賺了3萬。“以前守着農田餓肚子,現在靠着游客鼓腰包”,她的話道出了三産融合的魔力。玉門鎮堅持“強黨建引領、做城郊文章、促三産融合、建特色小鎮”工作思路,依託鄉村多種資源,建設具有邊塞文化特色的“關外關”文旅康養小鎮,將文旅産業發展從“觀光式”向“沉浸式”轉變,建成共享家庭菜園、燒烤營地等新型業態,力爭將關外關打造為集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與休閒農業相融並濟、深度融合的樣板區。

  數據見證變遷,2024年玉門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0萬元,2025年劍指700萬元。從産業園到文旅區,從智慧農業到商業綜合體,這裡的集體經濟不是“少數人富”,而是“大家一起賺”。玉門市玉門鎮正用創新實踐證明:鄉村振興的密碼,就藏在讓集體資産活起來、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每一個行動裏。(郭晉良 李雨聲)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