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鎮原縣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以抗旱穩糧為核心,聚焦“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協同發力,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全年可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40萬畝,將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133.5萬畝任務目標。

面對糧食生産的嚴峻形勢和自然挑戰,鎮原縣統籌資金2764.59萬元,全力保障農業生産需求,超前調運優質種子1.15萬噸,儲備各類農資7.06萬噸,確保了春耕生産順利開展。圓滿完成春播糧食作物83.42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8.33%;春播油料7.6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1%;復種工作也已全面完成26.02萬畝,達成計劃目標。
守牢“良田”根基,確保糧田糧用。堅決守住202.84萬畝耕地紅線,對季節性撂荒地實行常態化復耕復種。加強對已建成的48.8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後續管護與嚴格用途管制,持續開展設施農業用地巡查,對2021年以來建設的8296宗設施農業用地進行了全面排查,堅決防止“非糧化”,確保良田真正用於糧食生産。

強化“良種”支撐,提升産能基礎。加大優良品種引進與推廣力度,成功引進推廣了隴鑒110、隴鑒117、隴育5號等抗銹高産小麥新品種12個,鐵391、玉源7879等優質高産玉米新品種20個,以及隴薯7號、青薯9號等抗逆高産馬鈴薯新品種16個。建成了1500畝良種小麥繁育基地,示範種植新品種玉米15萬畝、綠色標準化馬鈴薯1萬畝,從源頭上夯實了增産基礎。
集成“良法”應用,科技抗災增效。大力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核心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綜合應用深耕松、測土施肥、藥劑拌種、精量播種、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機械化等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建成高産千畝示範點65個、百畝示範點292個及品比試驗田19處。針對春季大風、乾旱等災害,積極落實“保、補、促、調、聚”方針,指導群眾通過拉水補灌、點澆點灌、滴灌滲灌、“一噴三防”等措施,有效抗旱保苗,完成補灌8.76萬畝,實施夏糧“一噴三防”34.5萬畝。
推動“良機”賦能,提升作業效率。紮實做好農機服務保障,檢審驗農機5060&,新增掛牌登記306&。落實農機購置補貼301萬元、報廢更新補貼122萬元,新發展農機合作社2家。在夏收關鍵時期,組織調度大型收割機213&,高效完成了47.75萬畝小麥的機收任務,確保顆粒歸倉。

完善“良制”引領,強化政策保障。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先後制定印發了春耕備耕、頂凌覆膜、耕地輪作、復種增糧、玉米單産提升、技術推廣、防災減災及抗旱生産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糧食生産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支持。其成功實踐還吸引了全省冬小麥大面積單産提升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分享了旱作農業區的豐産經驗。
通過“五良”深度融合的系列舉措,鎮原縣有效抵禦了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糧食生産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牢牢扛起了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重任。(鎮原融媒全媒體記者 張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