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8-21 17:13:38 來源: 隴東報

正寧縣:特色小院引客來 和美鄉村展新顏

2025-08-21 17:13:38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今年以來,正寧縣一批特色小院憑藉鮮明定位與獨特體驗走紅,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亮眼名片。從煙火氣十足的農家樂到浸潤文化的體驗空間,再到農文旅結合的綜合體,這些特色小院不僅勾勒出鄉村振興新圖景,更以深厚底蘊與實際效益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走進山河鎮董莊村的“悠悠休憩小院”,整潔的院落與高低錯落的綠植相映成趣,10余間風格迥異的包廂裏坐滿了游客。“悠悠休憩小院”以“農家味”為招牌,柴火灶燉出的土雞和菜園裏現摘的時蔬成了必點菜品,優美環境與特色風味吸引不少游客專程驅車而來。而西坡鎮高紅村的“聽風小院”則藏着更質樸的溫暖,臊子面澆上滾燙的肉湯、雜糧饃夾着面辣子、柴火灶的熱度混着飯菜香,成了游客記憶裏的“老家味道”。

  若想觸摸文化脈絡,五頃垣回族鄉龍咀子村的民族風情農家小院是絕佳去處。龍咀子村依託“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支‘石榴籽’文藝宣傳隊、一個民族史館、一個農家書屋、一個文化廣場”的“五個一”文化服務體系,全力打造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核心引擎。農家小院裏藏着回族民俗展陳,農家書屋裏村民捧着農技書籍交流種植和養殖技巧,文化廣場上“石榴籽”文藝宣傳隊載歌載舞,游客們跟着旋律舞動雙手,在歌聲裏感受民族文化。

  永正鎮佛堂村的田園綜合體小院則玩出了“混搭”樂趣。5處垂釣池邊有人舉竿靜待,66座種植大棚裏游客忙着採摘聖女果,不遠處,6間雅致客棧藏在綠樹間,游客們白天體驗農事、傍晚圍坐聊天,儼然成為了親子游、短途游的熱門選擇。

  底蘊藏在細節裏,特色小院是“文化容器”,也是“家風樣本”。走進榆林子鎮樂安坊村村民徐博家,客廳墻上挂着《沁園春·雪》書法作品,旁側是端莊的“和”字匾額,傳統精神與現代生活的交融,藏在家人圍坐聊天的笑談裏;樂興村村民袁雪霞家的小院更像一本“家風教科書”:石板路掃得發亮,花盆擺放齊整,夫妻倆一個打理果園、一個操持民宿,子女利用空閒時間幫忙喂雞、陪老人説話——“和、勤、孝、教”的家風,就藏在庭院的整潔與家人的互動裏,讓游客看著暖心。

  從“亮點”到“支點”,特色小院帶動鄉村“連環變”,其價值也早已超越“打卡地”本身。在董莊村,民俗文化成了特色小院的“魂”:村裏沿着特色小院集群打造了休閒觀光風情線,一併建起了香包刺繡培訓基地,婦女們繡制的香包通過網絡直播間銷往全國各地,既保護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又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形成“文化變現”的良性循環。龍咀子村通過改造民族風情小院、建窯洞民宿,讓村民在家門口當起了服務員、講解員,産業增值收益實實在在落進村民口袋。

  如今的正寧縣,特色小院正從“單一亮點”連成“一片風景”,這些藏在鄉間的特色小院,用“煙火氣”聚人氣,用“文化味”留記憶,更用實打實的效益帶動鄉村蝶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慶陽融媒記者劉效國)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