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8-19 19:03:18 來源: 環縣融媒體中心

環縣:30萬畝馬鈴薯管護忙 豐收有“薯”光

2025-08-19 19:03:18     來源: 環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初秋時節,環縣各鄉鎮連片的馬鈴薯種植基地綠意盎然,透着蓬勃生機。眼下既是馬鈴薯管護的關鍵期,也是自然災害與病蟲害的易發高發期。當地種植戶結合馬鈴薯當前生長情況,正有序推進鋤草、噴灑營養液、病蟲害防治等管護工作,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繁忙又鮮活的勞作場景。

  南湫鄉代家洼村千畝馬鈴薯種植基地裏生機勃勃,喝飽了雨水的薯苗長勢良好,翠綠的葉片正迎風舒展。近20名村民分工協作,全力為馬鈴薯茁壯成長“保駕護航”。有的手持鋤頭,熟練清理壟間與株間雜草;有的則彎腰細緻拔除薯苗旁雜草,避免雜草與馬鈴薯爭奪養分、水分和陽光。

  “馬鈴薯要高産,精細管理是關鍵,尤其除草對生長格外重要,把草除乾淨,薯苗才能長得壯實。”環縣南湫鄉宏源馬鈴薯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計生治站在鬱鬱蔥蔥的薯地邊告訴記者,“一週前請了近20名工人來鋤草,一人每天工錢約150元,再有10天就能完工,就盼著豐收啦。”

  計生治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氣,作為代家洼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從2010年起便因地制宜,把小馬鈴薯種出了大效益。2012年合作社成立後,借助技術帶動與機械化種植,曾創下收入近千萬元的佳績。如今,合作社的土地流轉及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還引導周邊農戶自主種植400畝以上,平均畝産2000斤,每畝約收入500元,當地群眾在合作社這一“新引擎”帶動下,致富增收邁入“快車道”。

  今年他共種植2227畝馬鈴薯,涵蓋隴薯15號、V7號、冀張薯12號三個品種。“這三個都是從外地引進的品種,目前長勢都挺好。其中隴薯15號是高澱粉品種,澱粉含量高,畝産大概2000斤,正常市場價4毛一斤,每噸能賣八九百元。”計生治介紹道。

  代家洼村地處南湫鄉最北端,全村3.9萬畝耕地廣闊平整,極適宜機械化耕作。依託這樣的條件,宏源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已發展到8700畝種植規模,配備各類農機具22&。近年來,合作社持續引進推廣優質高産、抗性強的馬鈴薯良種及脫毒種薯,示範高産高效培育技術模式,通過“脫毒良種+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蟲防控”的“四統一”技術推廣,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提升了生産效益。

  這些發展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鄉級層面的有力支持。

  南湫鄉充分發揮本地獨特的地理與資源優勢,全力推動“羊+馬鈴薯”産業融合發展。據該鄉鄉長王泰驍介紹,鄉里按照“標準化、基地化、商品化”思路推進種植,今年共組織種植馬鈴薯1.23萬畝,平均畝産2000斤,每畝收益約500元;同時在代家洼村打造千畝優質高産脫毒馬鈴薯種植示範田,推動馬鈴薯從種植到貯藏、銷售的全鏈條開發、全環節提升、全産業發展,為糧食穩産、農業結構優化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走進山城鄉八里鋪村1500畝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無人機在空中穿梭噴施農藥,地面上工人們埋頭鋤草,各方各司其職。科技助力加上人工精細管護,讓這裡的馬鈴薯長勢喜人。

  “有效管護是馬鈴薯豐收的關鍵!”正在現場忙碌的慶陽亨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鴻波説,“精準噴灑營養液,就像給馬鈴薯喂‘營養餐’,能幫它們茁壯成長;及時除草既能改善土壤透氣性,還能從源頭上減少病蟲害滋生。”

  近年來,環縣依託縣北部的山城、南湫、秦團莊、甜水等鄉鎮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土壤濕潤疏鬆、光照充足等資源優勢,引進推廣適合全縣大面積種植的産量高、抗性強的優質馬鈴薯新品種,打造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産量持續提升,種出的馬鈴薯兼具成色好、塊莖大、形狀規整、口感軟糯、澱粉含量高等特點,深受客商青睞。

  今年,全縣共種植馬鈴薯30萬畝。時下,長勢喜人的綠意薯田已由傳統的糧食作物轉變成為全縣種植業中經濟效益較顯著的經濟作物,既讓群眾“家門口就業”從願景變為現實,也讓豐收的“薯”光映照出鄉村振興的幸福底色。(記者:郭海霞)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