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臨夏市枹罕鎮的田野間,連片青貯玉米長勢喜人,稈壯葉肥隨風輕搖,飽滿的果穗藏於葉下,既鋪就了豐收的底色,也成為當地肉牛産業堅實的“糧草保障”。這片“黃金飼料”,正為臨夏億農牛産業園的肉牛飼養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源泉”。
“這些青貯玉米葉片厚實有韌性,糖分和蛋白質含量都符合標準,用它喂養的肉牛生長快、肉質好。”臨夏億農商貿有限公司技術員辛春雲一邊查看作物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該公司在枹罕鎮馬家莊村、街子村和江牌村整合3200畝土地,建成了標準化青貯玉米種植基地。通過精細化的田間管理,産出的青貯飼料不僅産量穩定,更因其營養均衡成為肉牛養殖的“優選口糧”。目前,已形成“種植-養殖”無縫銜接的産業鏈條,為肉牛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糧草”基礎。“當前玉米長勢良好,預計9月底開始采收,總産量有望突破1萬噸。”辛春雲滿懷期待地説。
走進該産業園,整潔的牛舍一字排開,肉牛膘肥體健。“我們採用‘以種強養、以養帶種’的循環模式,玉米秸稈加工成肉牛飼料,養殖産生的糞便經處理後作為有機肥還田,形成‘田間-牛舍-田間’的生態閉環。”産業園負責人嚴萬寶介紹,這種模式既減少化肥使用、降低成本,又從源頭上控制污染,讓綠色農業理念落地生根。
在養殖區,青貯飼料的“優勢”愈發凸顯。“青貯飼料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和有機酸,能調節肉牛胃內環境,促進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嚴萬寶解釋説。經過發酵處理的青貯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搭配複合精料與小麥秸稈乾草,成為牛群最愛的“營養餐”。目前,産業園存欄牦牛、秦川繁育母牛、西門塔爾黃牛及黑白花牛等品種超過3000頭,優質青貯飼料的穩定供應,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顯著提升了肉牛品質。
從田間的青貯飼料到欄裏的優質肉牛,該産業園通過打通“種植-養殖”全産業鏈,讓優質飼料成為牛産業提質增效的“助推器”。嚴萬寶&&,未來園區將繼續深化青貯技術應用,以優質飼料為基礎、科學養殖為關鍵,不斷提升肉牛品質與産業效益,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讓“好草育好牛”的良性循環結出更多碩果,為當地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