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牧為根 以旅為魂
——阿克塞縣阿伊納鄉阿克塔木村繪就強村富民新畫卷
阿克塞縣阿伊納鄉阿克塔木村地處蘇幹湖東北部。這個有83戶人家的草原村落,去年集體經濟收入40.14萬元,同比增長220%,奏響了牧旅融合發展的振興樂章。
近年來,村裏選優配強班子,組織村“兩委”幹部外出學習牧旅融合發展的先進經驗,最終確定了以哈薩克族文化傳承為核心、草原生態旅游為引擎、特色畜牧為支撐的發展體系。同時,黨員帶頭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
隨着測繪儀的信號在草場分佈圖上移動,村“兩委”幹部帶着技術員給30戶純牧戶的草場確權、建檔。“以前草場邊界模糊,現在用科技手段劃定得清清楚楚,草畜平衡才有譜。”牧民哈力木拉提説。
依託這片優質草場,村裏建起了哈薩克馬良種繁育基地,胚胎移植技術培育的小馬駒比傳統品種高出一頭,每匹能多賣4000元,光這一項就讓周邊牧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去年,集體草場公開出租收入5.8萬元,機械化收割飼草又增加了3.5萬元。
村子裏,4頂哈薩克族氈房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裡試運營時接待了100多位游客。正式營業後,每到周末都有自駕游客來體驗氈房住宿和騎馬游玩等項目。“這些刺繡挂毯都是牧民手工做的,游客特別喜歡。”村委會負責人説,村裏聯合周邊3個村成立了蘇幹湖農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首年分紅了5.5萬元。隨着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4座牧道橋整修一新,還讓飼草料遠銷到鄰近的6個村。
夕陽下,牧民阿合買提趕着改良馬群歸來,手機裏剛收到草場租金到賬的短信。“以前不敢想草原還能變出這麼多錢。”他望著遠處搭建的新氈房,眼裏的笑意比晚霞還亮。
如今的阿克塔木村,馬背上的牧歌與游客的歡笑交融,37萬畝草場既産牛羊也産風景。在黨建引領下,這個草原村落用“牧旅共生”的智慧,書寫着集體經濟的增收答卷。(酒泉融媒記者 楊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