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塔縣鼎新鎮雙樹村,73名黨員帶領287戶村民把昔日普通村落打造成村級集體年收入達55.77萬元的“明星村”。
雙樹村有6個村民小組1057人,近年來,靠黨建引領,依託毗鄰弱水環流景區的優勢,通過土地多种經營模式並行、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等途徑,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新路子。
“要讓集體經濟活起來,先得讓班子強起來。”雙樹村黨支部書記道出了發展的關鍵。
村裏把責任心強、懂經營的能人請進村“兩委”班子,有熟悉村情的“老骨幹”,也有頭腦靈活的致富帶頭人。大家去周邊集體經濟強的鎮村跑,看人家怎麼盤活土地、搞活産業;又把金塔縣農業專家請到村裏,進行了20多場“三資”管理、合作經營方面的培訓,800多人次跟着學,黨員幹部和群眾心裏的“致富經”越念越清晰。
725畝村集體耕地怎麼用,曾是擺在雙樹村面前的難題。村黨支部一拍板,“交給股份經濟合作社,搞現代化種植”。
推土機開進來,滴管架起來,渠道鋪整齊,讓普通耕地變成了高標準樣板田。去年,通過“資産經營”“服務創收”“土地運營”三招,725畝地為村集體掙了40多萬元。此外,全村3600畝連片瓜菜、向日葵、辣椒制種,800畝板藍根和110畝桃梨杏,讓100多戶村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有錢賺。
依託村旁的弱水環流景區,雙樹村挖起了文化富礦,民俗文化館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犁、舊紡車再現了西北農耕生活;300畝弱水花海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地”。去年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村集體收入增加了10萬元,村民的瓜子、紅棗等特産,藉&熱鬧勁兒賣了個好價錢,農旅融合的“蛋糕”越做越香。
如今的雙樹村,黨員領着幹、群眾跟着上,土地能生金、文化能致富。這個戈壁邊上的村莊用實踐證明了黨建強,則産業興;集體富,則民心聚。(酒泉融媒記者 米 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