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8-13 18:46:42 來源: 隴東報

環縣:聚焦關鍵點 奏好“水保曲”

2025-08-13 18:46:42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環縣聚焦項目建設、監督管理和技術創新三個關鍵點,構建“工程實施、制度約束、科技支撐”三位一體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保障生態修復成效,推動綠色發展。

環縣披上“綠衣”的山川梁峁。 慶陽融媒記者 鹿銘 攝

  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是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抓手。環縣多方統籌,針對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如坡耕地、荒山荒坡等,實施梯田改造和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工程;針對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河草”的系統治理,通過修建排水溝、生態護坡等措施,提升區域水土保持能力;針對溝頭前進、垣面萎縮的現狀,通過實施固溝保垣工程,對垣面徑流進行集蓄和調節排導,減輕侵蝕溝排洪壓力,減緩垣面徑流引起的侵蝕溝發展趨勢;針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的溝道,通過實施淤地壩工程,攔蓄泥沙、抬高侵蝕基準,減少下游洪澇災害,增加耕地保護農田。通過這些系統性工程措施,從源頭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和生態環境。

  “十四五”以來,全縣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64.29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壩30座,除險加固病險淤地壩5座,治理搶救性溝頭和潛在性溝道16條,保護垣面93.09平方公里,綜合治理坡耕地和小流域55.98平方公里。

環縣小南溝鄉楊胡套子草原。 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近年來,以煤礦、石油、風電、交通等為主的生産建設活動頻繁,對這些生産建設企業進行水土保持監督成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環縣通過檢查建設項目是否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並通過審批,施工中是否按照方案實施等,評估生態影響,明確防治措施。在建設過程中,利用水利部衛星遙感、行業部門無人機巡查、實地監測等手段,動態監督施工過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通過定期巡查項目工地、生態修復區等,實時了解記錄項目進展;通過全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跟蹤項目進展和整改進度;通過開展採礦、交通、房地産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督促生産建設單位有效減少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影響。項目完工後,全面核查水土保持設施運行效果,對未達標的項目責令整改,並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同時,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全面提升公眾參與水保的意識。通過“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結果問責”的閉環管理,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十四五”以來,全縣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378個,下發整改意見26個,約談通報17次。

  水土保持是一項涉及生態保護、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綜合性工作,技術手段的升級是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的關鍵。環縣不斷挖掘“人才技術”和“施工技術”的潛力,把數字化監測、生態技術應用、工程管理標準、專業人才引進等作為實現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平衡的驅動力,以專業人才提供科學支撐,以高標準施工技術確保方案落地,全力激發水保措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十四五”以來,環縣持續推進數字化監測和智慧化管理等工作,在城西川小流域建立了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實時掌握水土流失動態;推廣應用抗逆性強的鄉土植物、生態混凝土等生態新技術,增強治理效果。(慶陽融媒記者 鹿銘 通訊員 楊瑞蕓)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