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在平涼市崆峒區,從熱火朝天的項目工地到智能升級的産業車間,從生機盎然的現代農業園區到煥然一新的和美鄉村,處處涌動着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經濟穩
塔吊揮舞長臂,機械轟鳴作響……崆峒區近日開展了一場重點項目集中檢閱,42個重點項目如璀璨明珠,串聯起全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軌跡。
在柳湖鎮杜溝村安置樓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這一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是全鎮18個重點項目之一。鎮黨委書記盧澤潮介紹,今年以來,全鎮已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17億元,2631戶群眾用上了清潔能源,住房、道路等8件民生實事件件落地有聲。
走進融碩建材年産5萬噸鈣基粉體材料生産線項目現場,自動化生産線高速運轉;在綠地廣場幼兒園建設工地,嶄新的教學樓已初具雛形。
基礎設施建設同樣熱火朝天。麻武水庫、後峽水庫等重點工程穩步推進,機場高速公路建設現場一片繁忙。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讓市場活力有效激發,上半年新增經營主體2736戶,招商引資省外到位資金達64.67億元。
一組亮眼數據見證着崆峒區上半年的發展成效: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03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7.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5億元。
産業強
走進崆峒區南山公園,受益於雨水調蓄項目,昔日的普通公園如今“會呼吸”:雨水經生態濾池凈化後,化作潺潺清流滋養景觀水系,旱季可灌溉綠化,汛期能防洪排澇。
“今年以來,我們以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實施了一系列‘功能+生態’的複合型改造,推動城市從‘面子’到‘裏子’全面升級。”崆峒區住建局副局長曹龍君介紹。
城市更新行動直接推動崆峒區綠色建材産業高質高效發展。1至6月,全區水泥等産品産量豐碩,産業鏈總産值達9.8億元,11個産業鏈項目完成投資1.26億元,簽約引進項目4項,到位資金6350萬元。
規上工業企業累計達14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增至6戶,崆峒區綠色建材産業集群已躋身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崆峒區聚力打造五大特色産業高地,加快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鍛造“平涼紅牛”核心産地,加快建設平涼紅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推進中濱平涼紅牛産業園、屠宰精深加工生産線等關鍵項目,目標年內全區肉牛飼養量達28萬頭以上;
高標準建設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産業園、智慧農業科技示範園,培育區域特色公用品牌,推動蔬菜産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年內蔬菜種植面積達11.93萬畝,産量24.35萬噸;
依託白雲岩礦資源優勢,深化與中國五礦集團合作,推進千噸級冶鎂新技術中試&&落地,加快白雲岩礦(鎂礦)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項目前期,着力打造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鎂基新材料産業基地;
依託千萬噸級石灰石生産基地,推動建材産業向高附加值、高純度氧化鈣、氫氧化鈣等方向轉型,帶動綠色建材産業園由單一材料生産向研發、智能製造等多元化發展;
加快建設崆峒山居·文旅康養産業園、天下崆峒文旅綜合體,精心籌辦崆峒武術大會等品牌活動,啟動《道極崆峒》文化紀錄片拍攝,提升文旅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城鄉美
清晨的陽光灑在崆峒區中街街道南山根小巷新鋪的瀝青路面上,泛着細碎的金光。
“這條路,政府給我們修得又平又寬,出行方便多了!”居民馬哈目説。
作為城市北環路,承擔着312國道公路功能的涇河北路,曾經存在坑洼、開裂、局部塌陷等諸多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崆峒區住建局積極推進涇河北路廣成橋—永康北路路段的改造。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西段管網埋設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鋪設人行道;在新河灣段,土方開挖和管網埋設工作也在有序進行。
這是崆峒區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崆峒區12條主幹道煥新延伸,4座公園游園點綴街角,36條背街小巷告別“臟亂差”。
上半年,崆峒區統籌文明城市創建、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中村改造和農貿市場升級,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群眾的幸福“看得見、摸得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梁 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