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綠意盎然,果香四溢。折橋樹莓産業園裏,紅色和黑色的樹莓挂滿枝頭。村民手提籃筐穿梭其間,歡聲笑語與田園風光交織成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畫卷。
樹莓是適應性和抗寒性較強的漿果樹之一,口感好且營養價值高,被譽為“黃金水果”,其多重價值為種植農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年來,臨夏市大力發展智慧科技特色農業,實現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大莊村以樹莓産業為突破口,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走出了一條産業興、農民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成為臨夏市鄉村振興的名片。
臨夏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種植出的紅樹莓果實飽滿、口感酸甜多汁。為了讓這一特色産業成為撬動鄉村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該市積極對接,高標準打造折橋鎮大莊村樹莓産業園,由濟南市市中區企業、瀋陽農業大學和齊魯工業大學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採用智能溫控、智能調濕及水肥一體化滴灌等現代農業管理方式,對樹莓種植進行及時調整,大幅提高了樹莓品質。
該産業園負責人王騰告訴記者,産業園種植樹莓400畝左右,每年産量達200噸,吸納附近村民100多人務工,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智能溫室裏的樹莓5月份開始採摘,目前已採摘完畢,新種植的品種進入開花期。露天種植的夏果型樹莓現在已開始採摘,秋果型樹莓長勢良好,7、8月份是採摘高峰期。”王騰介紹説。
隨着樹莓基地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樹莓産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附近大莊村許多村民來紅樹莓基地務工。村民董德華在基地務工3年,他説:“村裏有了樹莓基地以後,我來這裡打工,夏天除雜草,秋天摘果子,活都不重,很適合像我這樣上了年紀不能外出打工的人。”
每到樹莓採摘季,大莊村推出田園觀光、親子採摘和農家美食品鑒等活動開啟採摘游模式,打響旅游品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裡的樹莓又大又甜,孩子還能體驗採摘樂趣,周末過來玩特別適合!”游客張女士一邊拍照一邊稱讚。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臨夏市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膽嘗試現代農業特色産業,讓樹莓産業園走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如今,隨着經濟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日漸火爆,以採摘游經濟為代表的增收模式帶動更多群眾分享産業增值收益,推動村域旅游業快速發展,描繪出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記者 郭慧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