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七月,甘肅和政縣雲發現代循環農業示範園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區一派生機。7月17日,記者走進該園區看到,産業園內60座溫棚整齊列陣,棚內種植的人參果、番茄及和政辣椒等10多種果蔬長勢極好,其中人參果綴滿枝頭、碩大飽滿,清甜氣息瀰漫在空氣裏。前來採摘的游客穿梭其間,笑語聲浪此起彼伏。
“我們是本地人,今天過來摘一些人參果。這裡的人參果無公害、無污染,口感好,價格也合適。”游客王玉芳一邊小心摘果一邊説。溫棚內有孩童驚喜的歡呼聲在棚中回蕩:“媽媽快看,我摘到了最大的人參果!”流淌的甜蜜,不僅滋養着枝頭的果實,更浸潤着城鄉之間悄然彌合的距離。
該園區位於新營鄉閆蔡坪村,佔地342畝,修建牛舍32棟、青貯池有8座,120千瓦的沼氣發電機組2&、50噸蔬菜保鮮庫1座。該示範園以“種植-養殖-沼氣-發電-沼肥-種植”的良性循環為核心,主要從事蔬菜種植、肉牛育肥及沼氣發電等産業,先後獲得“部級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場”“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有效推動了我州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盛夏的大棚裏,陽光灼熱。員工黃玉英正俯身在一壟壟人參果間,熟練地除草,汗水順着她的額角滑落,她一邊勞作,一邊用帶着鄉音的語調告訴記者:“我在園區幹了七八年了,活不太累,幹得也自在,管理寬鬆。最重要的是離家近,能顧上家裏老小,掙錢顧家兩不耽誤。”她直起腰,抹了把汗,望著眼前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參果樹,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現在來園區採摘果蔬的游客非常多,大部分是周邊群眾,每天的果蔬産量能滿足游客採摘需求。”示範園負責人楊玉林告訴記者,過去主要種植和政辣椒、油菜和菜瓜等傳統蔬菜,效益不是很理想。“自從引進人參果和乳瓜等新品種後,種植産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同時也有效帶動了30多名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記者 馬玉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