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玉門市迎來紫花苜蓿豐收季。在花海鎮萬畝高産優質紫花苜蓿種植基地,連片的苜蓿田綠浪翻涌,紫色花蕾隨風搖曳,大型收割機轟鳴作業,打捆機將曬乾的苜蓿壓縮成整齊的草方,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勾勒出一幅現代化農牧業生産的壯美畫卷。
“今年苜蓿長勢特別好,三茬預計畝産青乾草1200公斤左右,按照當前市場行情,畝均收入能達到2100元。”玉門市至誠三和飼草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蒲佳兵説。作為當地飼草産業龍頭企業,該公司採用“阿迪娜”“良苜”等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達3.5萬畝,帶動當地100余名農戶實現就業增收。

近年來,玉門市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將紫花苜蓿産業作為促農增收的特色産業重點培育。市畜牧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高悅介紹,通過實施“公司+種植大戶”“公司+合作社”訂單農業模式,配套每畝600元的連片種植補貼政策,全市已建成優質高産苜蓿示範基地15萬畝,形成4個萬畝、12個千畝、66個百畝規模化飼草生産基地。

産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産業鏈條也在持續延伸。目前玉門市已培育至誠三和、大業、豐花等6家草産品加工企業,開發草捆、草塊、草顆粒等系列産品,年加工能力達15.6萬噸,産品遠銷全國各大畜牧産區。昔日的“牧草”如今變身“金草”,成為推動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支柱産業。
在玉門石油管理局農場,2.4萬畝新開發的苜蓿種植基地長勢喜人。蒲佳兵説:“我們正計劃引進深加工設備,開發苜蓿蛋白粉等高附加值産品,讓這片紫色花海綻放更大的經濟效益。”隨着飼草産業向優質高效轉型,玉門市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徑。(謝歡 胡妍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