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鎮原縣聚焦法治護航、數字賦能、部門協同,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通過精準化法律服務、智慧化數字轉型、高效化跨部門協作,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這片土地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被拖欠貨款、少數主管人員法律素質不高等問題,一直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痛點。”近期,在鎮原縣人民法院與某農業科技公司的“法企面對面”座談會上,企業的“訴苦”直擊難點。為此,鎮原縣人民法院深入開展“訪企業、提建議、優環境、促發展”行動,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解決企業生産經營、涉法涉訴等問題70余條。
依託“黨旗耀法徽·公正鑄天平”“旗揚原州·法治先‘楓’”等黨建品牌,鎮原縣人民法院與中國移動鎮原分公司等企業開展黨建共建,78名幹警結對&&78戶企業,提供“定制式”“菜單式”法治體檢,推出“一類一策”法律指導,幫助企業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針對金融借貸領域,法院協同政府部門做實“穿透式”監管,以精準司法建議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鎮原縣以技術創新打破傳統服務壁壘,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鎮原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深度應用全省遠程異地評標系統,集成視頻會議、人臉識別、區塊鏈存證等技術,實現專家“雲端評審、電子互簽”,評標效率提升30%,單個項目平均耗時壓縮至4小時內。2025年以來,已完成50個項目交易,其中10個實現遠程異地評標,7個接入省級遠程評標、在線監督、電子簽章、區塊鏈存證“四合一”系統,成為全省數字化轉型標杆。
與此同時,交易全程電子化率保持100%,12個關鍵環節全流程線上運行,企業實現“零跑腿”。鎮原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創新“管家式”服務,專職人員提供從政策解讀到風險提示的“一對一”指導,今年已服務105家企業及單位,大幅降低交易失誤率。
從“單打獨鬥”到“協同作戰”,是鎮原縣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縣交易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局等多部門打破壁壘,圍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需求同向發力,凝聚優化營商環境強大合力。
作為工程項目落地的關鍵環節,鎮原縣自然資源局全力推進“一網通辦”,實現工改系統與省級自然資源智能審批系統深度銜接,9個項目審批數據無縫流轉,加速項目落地。此外,該局主動推行“保姆式”服務,2025年已保障7個新建項目順利推進,並開展20余次“誠信規劃進企業”宣傳活動,強化企業合規意識。
鎮原縣政務服務中心以企業和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通過系統性改革實現服務效能質的飛躍:打破部門界限,推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群眾和企業無須再為不同業務“多頭跑、來回找”,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深化數據共享應用,打通信息孤島,實現跨部門、跨層級信息互聯互通,大幅減少重復提交材料,顯著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強化基礎支撐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服務無縫融合。企業和群眾可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平台便捷辦理業務,“多走網路、少走馬路”成為現實,“一網通辦”的便捷性得到充分釋放。
在政策保障上,鎮原縣全面取消政府採購及工程建設領域投標保證金,今年1至5月為1081家企業(中小微企業佔比90.32%)減免費用478.3萬元。同時,通過“三審三核”機制嚴格審查政府集中採購關鍵環節,公示《公平競爭自查表》接受監督,杜絕“量身定制”,為各類市場主體打造公平競爭的“陽光賽道”。
如今,鎮原縣正以法治為基、數字為翼、協同為橋,持續織密營商環境服務網,讓優質服務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慶陽融媒記者張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