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政縣深入挖掘非遺資源內涵,將非遺與旅游、非遺進校園等深度融合,全力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
深入普查摸底夯實非遺根基。全面普查各領域非遺傳承項目,建立完善的非遺數據庫,為保護利用提供翔實依據,截至目前,共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32項,形成四級非遺保護體系;建成非遺保護中心展廳、和政秧歌傳習所及眉戶戲傳習所等機構,全面展示非遺項目。創新宣傳方式提升非遺影響。利用新媒體&&推送宣傳非遺短視頻、圖文介紹,舉辦文化節、民俗展覽等大型活動,提升非遺知曉率;通過送文化下鄉活動,擴大花兒、眉戶戲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群體;利用花兒資源編排《松鳴岩傳奇》《一方水土》大型花兒舞&劇和《花好月圓》等花兒情景劇,初步形成花兒文化品牌。強化人才培養破解傳承難題。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培養專業傳承後備力量,支持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吸引年輕人通過短視頻、直播及文創設計等新形式參與非遺創新,打造高素質非遺傳承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4名、州級42名、縣級62名。推動文旅融合實現協同發展。打造“花兒臨夏 醉美和政”品牌,依託松鳴研學小鎮,將花兒文化融入教育實踐活動,發揮花兒劇場和傳承基地作用,全方位展示花兒的魅力;通過以和政秧歌、儺舞儺戲、牙塘牛犢爺等非遺項目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宣傳展示和政秧歌和牙塘牛犢爺2項省級非遺項目。 (記者 馬正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