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敦煌市黃渠鎮閘壩梁村在産業發展、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黨建引領築牢振興根基
創新推行“黨總支+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頭雁領題”行動細化責任清單,將黨建融入産業發展、生態治理全鏈條。成立農機服務隊,爭取70萬元項目資金,購置大中型拖拉機、精量點播機等農機具6&(套),每年為2000畝耕地提供機械化服務,帶動村集體增收6萬元以上,實現“支部建在産業鏈、黨員聚在服務線”。

機採棉“幹播濕出”機械化播種
智慧農業賦能産業升級
依託8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創新推行“智慧農業+特色種植”發展模式。配套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無人機飛防技術,實現畝均節水30%、節肥20%、人工成本降低45%。重點打造“機採棉+蜜瓜”特色産業帶,採用“種膜管一體化”精量播種技術,選育適配機械化作業的棉種,實現播種、采收全程智能化;同步擴規蜜瓜産業,發展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形成“高效經濟作物保增收、糧食作物穩根基”的産業格局。

高標準農田機採棉田裏的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

豐收在望的食用葵
築牢生態宜居綠色屏障
投入資金55萬元,拆除廢舊棚房135平方米,清理枯死樹木及各類垃圾600余方。結合樣板村創建,自籌資金5萬元硬化道路720米,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41.44萬元升級消防通道1008米,真正做到了讓樣板村面子更“靚”、裏子更“實”。建立“鎮村組三級管護機制”,聯合水管站、高標準農田施工單位保障防護林灌溉;實施防風固沙工程,構建綠色生態屏障,2025年黃渠鎮栽植補植林木8.6萬株。

硬化升級的消防通道

硬化升級的消防通道

新植的農田防護林
從風沙地到智慧田,敦煌市黃渠鎮以黨建紅引領科技藍、生態綠,用“三級管護”守住田園綠意,用“北斗播種”叩開豐收之門,這片土地正書寫着“節水裏藏着效益,耕耘中長出風景”的振興新篇。(張菊 趙喜陽 祁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