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和政縣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理念,以“繡花”功夫精準施策,從加強城市治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等多方面靶向發力,讓文明之花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絢麗綻放。
古城改造,讓城市環境“提顏值”
近日,記者走進該縣聚力打造的寧河古城,只見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蜿蜒的步道串起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意空間”,呈現出別樣的夏日景致。居民李芳高興地説:“這兩年縣上的變化很大,一有閒暇時間,我就帶着家人來古城裏轉轉,感受鳥語花香,心情非常舒暢。”
為打造“文化和政”,該縣推進寧河古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5764萬元。項目依託滴珠山、寧河古城及清虛觀等歷史古跡,對古泉、古城、古街、古巷實施保護性修復,按“一泉一景點”思路打造龍泉、映月泉和滴珠泉等泉眼水系景觀。深度挖掘歷史人文及民俗資源,推進寧河古城遺址修復、龍泉公園和游客中心等工程建設,配套游覽步道、停車場、旅游廁所等設施,將滴珠山公園等景點串聯成寧河古城旅游景區,旨在打響“西北泉城”“寧河古城”“和政秧歌”等文化品牌,重現“懸壺點漏”“清虛晨鐘”等古寧河八景,帶動餐飲、旅游、娛樂等消費産業升級。
城市更新,讓居民生活“提品質”
從前的前川片區老舊小區居多,設施不完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是居民出行的真實寫照。
民之所憂,政之所向。該縣住建局聚焦群眾所需所盼,依託“為民服務 情暖萬家”文明實踐品牌項目,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政府&&的好政策,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居民陳森笑着説。和政縣積極實施前川片區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項目,該工程建設內容包含五條道路、橋梁三座及給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熱力工程、燃氣工程及其他附屬設施,明顯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促進縣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明潤心,讓城市發展“有溫度”
夏日的龍泉村,陽光透過枝葉灑在青石板路上,新建的文化活動廣場上,幾位老人圍坐在石桌邊翻看圖書,孩童們在健身器材旁追逐嬉戲,這處漸漸熱鬧起來的文化活動場所,正悄然成為村民們心尖上的“溫暖驛站”。
為了讓鄉親們的精神生活“潤”起來,和政縣從群眾最樸素的期盼出發,細細編織鄉村生活新圖景。縣住建局針對此前村內公共文化設施匱乏、群眾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將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鄉村建設行動重點項目,着力打造集文化體驗、體育健身、民俗傳承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空間。主要建設水塘治理、場地硬化、鋼筋混凝土擋土墻、文化宣傳長廊、水泉治理、安全護欄、植被保護修復及電氣工程和給排水工程等附屬設施。
隨着工程推進,龍泉村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的輻射效應初步顯現。村民們有了茶余飯後的好去處,通過非遺工坊等平台參與傳統技藝傳承,形成“建場所、聚人氣、興文化”的良性循環。項目建成後,將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培育文明鄉風提供堅實陣地。
從古城修繕到街巷更新,從民生改善到文化浸潤,如今的和政縣既是歷史文脈的鮮活傳承,亦是民生幸福的生動注腳。 (記者 祁金芬 周俊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