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着力打造新時代社會治理典範城市,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幸福美好嘉峪關建設步伐,嘉峪關市依託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通過整合資源、凝聚群眾、培育文明風尚,為基層治理注入精神內核,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細微處生根發芽。
在社區治理的煙火畫卷裏,雄關街道鐵北社區居委會的黨員們像一束束銀發微光,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炬,將黨建引領的火種播撒在街巷樓院。他們把居民的柴米油鹽當作“頭等大事”,用退休不褪色的赤誠,在社區治理的舞&上書寫着“奉獻無怨亦無悔”的黨員本色。

深耕萬家燈火 銀發身影化作群眾身邊“貼心人”
鐵北社區居委會成員大部分都已不再年輕,但“居民的事沒有小事。”他們揣着走訪台賬走街串戶,怡景園B區的口袋公園變成了帶兒童沙坑的“鄰里會客廳”,老人能曬太陽看娃,年輕人有了歇腳的石凳;針對獨居老人,他們帶着志願者上門理髮、聊天,把便民服務送到家門口;高齡老人家裏水管漏了、照明燈壞了,居委會“李大叔”便民服務隊很快上門解決了。
在無物業的雄關六小區,居委會成員呂萬盛的工作日誌像本“社區百科全書”:周一雷打不動坐班,他心裏裝着每處基礎設施隱患、每戶困難家庭。每週一他會準時出現在居委會值班室,他的工作日誌記錄着小區裏需要關注的獨居老人、需要協調疏通堵塞的下水管道、需要調解的鄰里糾紛……小區裏居民更換老舊燃氣表,他始終忙前忙後,督促承包商務必解決好每一戶安裝問題;小區環境衞生問題一直困擾居民,也是社區網格員感到“頭疼”的問題,他常常關注,哪一個垃圾桶壞了,哪一個單元樓道有堆放的雜物,都記挂在他的心上。“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的座右銘,不僅挂在居委會成員呂萬盛的嘴上,更化作他言傳身教的生動課堂和“銀發宣講員”的黨史故事裏。結對幫扶困難家庭時自掏腰包,購買慰問品,走家串戶排查燃氣安全隱患,居民志願者不禁讚嘆“老呂大哥都60多了還跑腿,咱年輕人咋好意思閒着?”

凝聚共治合力 勇當社區治理的“主力軍”
社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鐵北社區居委會成員充分發揮自身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動員社區黨員、志願者、社會組織、轄區企業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他們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在社區治理協商議事會感召下,圍繞社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開展等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協商議事,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推動社區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鐵北社區,退休後的銀發黨員們用皺紋裏的歲月沉澱,把“初心”熬成了鄰里間的熱乎粥。他們是樓道裏的“維修員”、網格裏的“傳聲筒”、矛盾前的“和事佬”。當夕陽把他們巡查的身影拉長在街巷,那枚黨員徽章在銀發下閃着光——原來“鑄黨魂”從不是口號,而是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寫成了社區裏日復一日的尋常風景,他們實際行動薪火相傳,點亮了社區治理的一片紅,他們是一束光,照亮着基層治理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