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樂縣洪水河管理處益民灌溉試驗站:
科技“水氮密碼”解鎖致富花
在花卉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民樂縣洪水河管理處益民灌溉試驗站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成功解鎖百日草水氮精準調控技術,一舉攻克乾旱冷涼地區花卉種植的“卡脖子”難題,為當地花卉産業綠色崛起注入澎湃動能。
試驗站地處河西走廊冷涼地帶,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着花卉産業的發展步伐。面對這一困局,試驗站立足區域實際,積極深化校地合作,充分整合科研院校專業力量,精準錨定百日草的生長需求特性,制定出精細化、系統化的水肥試驗方案。通過對百日草不同生長階段開展全周期、多維度的水肥調控試驗,最終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模式,為乾旱冷涼地區花卉産業綠色發展開闢了新路徑。
“我們依據百日草喜光耐旱、對肥料敏感度高的特性,構建‘按需灌溉+動態控肥+科學管理’三位一體的智能調控體系。借助土壤濕度實時檢測與作物生理指標動態監測技術,實現灌溉用水量與施肥濃度的精準化、智能化調整,既大幅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又巧妙化解了水資源短缺與花卉品質提升之間的矛盾。”聊城大學駐站研究生趙甲一介紹。
在技術研發實踐中,試驗站創新搭建起“實驗室——試驗田——示範田”三級聯動研發體系。科研團隊深入研究百日草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肥需求規律,成功研發出成效卓著的“四階段施肥法”。從苗期科學配比基肥,為植株生長夯實基礎;到現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實施精準追肥,滿足不同階段的養分需求。這一創新舉措不僅顯著提高了水肥資源利用效率,更推動花卉品質實現質的飛躍。
“未來,試驗站將持續深入探索水氮調控與光周期調控的協同增效機制,同時啟動百日草種子資源庫建設項目。”試驗站站長雷聯&&,將通過系統篩選更耐旱、抗病性更強的本土花卉品種,為縣域花卉産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張 潔 張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