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岷縣寺溝鎮萬畝貓尾草種植基地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草香,沁人心脾。村民們推着收割機在草叢間來回穿梭,鋒利的刀刃劃過,一叢叢貓尾草順勢倒下,大家將收割下來的貓尾草規整地碼放捆紮,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今年我自己種了有25畝左右,我們的合作社種了200多畝,現在每天雇傭20多人割草,200多畝草已經割了有三分之一左右,還有20多天就能割完。今年貓尾草漲價了,1公斤烘乾草漲價了十一二元錢,這樣下來我們就比去年能增收20萬左右,總收入也就能達到100萬元。”岷縣寺溝鎮立珠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寇志銘説。
同樣在岷縣立珠草業家庭農場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剛收割回來的貓尾草被源源不斷地送入烘乾設備中,在高溫的作用下,逐漸褪去水分。工人們分工明確,將烘乾後的貓尾草迅速打包裝箱,熟練地捆紮稱重,一捆捆打包好的草捆擺放得整整齊齊,等待着被銷往全國各地市場。
“去年我們合作社總銷售了將近70多噸(貓尾草),銷售額達到了160多萬。現在每天能加工鮮草6-7噸,平均能銷售出去1噸多左右,主要銷往北上廣一線城市,今年我們還準備做跨境電商,拓展海外市場,帶動村集體發展,農民增收。”岷縣立珠草業家庭農場負責人林文鵬説。
像這樣的家庭農場在岷縣寺溝鎮已經遍地開花。近年來,寺溝鎮堅持“以草為重”的發展思路,通過黨員帶動一條鏈、組織推動一條鏈、産業發展一條鏈“三鏈融合”的創新模式,不斷加大政策獎補力度,鼓勵農戶擴大種植規模,積極探索拓寬銷售渠道,從種植、收割到加工、銷售,逐步延伸産業鏈條,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振興之路。
“目前全鎮貓尾草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0畝以上,培育貓尾草加工收貯企業(合作社)108家,家庭農場115個,配備牧草加工烘乾設備302&(套),有效帶動了群眾就地就業和種植增收,特色産業富民效應日益凸顯。”岷縣寺溝鎮黨委副書記董軍軍説。
近年來,岷縣堅持把推動貓尾草産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持續發揮貓尾草産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着力打造特色牧草品牌,提升産業競爭力,逐步形成了政策全面支持、産業穩步發展、群眾穩定增收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縣貓尾草種植面積達10萬畝,種植農戶1.9萬戶,年産乾草6萬噸,産值約8億元,佔全國貓尾草比重80%以上,岷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貓尾草種植加工基地。同時,岷縣還大力推行“互聯網+貓尾草”營銷模式,全縣貓尾草電商網上銷售額達2.1億元,貓尾草産業已然成為岷縣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支柱産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新定西·定西日報通訊員 張富強 龔銳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