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池縣依託天然獨厚、優質的森林資源,探索林農複合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沙棘種植及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産業,把林業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路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盛夏時節,走進華池縣,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層層疊疊,曲折靈動,猶如一塊塊綠色的“地毯”。此時,也正是採摘沙棘茶的季節,在柔遠鎮城關村記者見到村民們正三五成群的分佈在各個山頭,利用農閒時間採摘沙棘茶。
華池縣柔遠鎮城關村村民楊曉龍介紹道:“沙棘全身都是寶,每年夏天,我們就摘沙棘葉子,一公斤可以買4塊多錢,到秋季的時候我們摘沙棘果,賣到廠裏的話,一公斤是2塊多錢,我們在農閒的時候幹一幹,一年的收入大概一萬多元。”

沙棘屬落葉性灌木,是耐寒、耐鹽鹼、耐風沙的先鋒樹,2007年華池縣大規模種植大果沙棘通過這一舉措提高植被覆蓋率,阻擋風沙,從而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沙棘的附加值,華池縣引入沙棘深加工企業—甘肅甘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可生産沙棘原漿、果油、保健膠囊、茶葉等精深加工産品。公司每年大量收購當地沙棘果,為當地群眾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華池縣甘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黃九龍告訴記者:“我們公司通過這十幾年的發展,目前産品種類比較豐富,有四大類20多種産品。去年華池縣沙棘迎來了大豐收,我們累計帶動4000多戶農戶,收購沙棘5000噸左右,支付原料收購資金是1400多萬元,後期我們希望通過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種植,我們加大原料的收購,同時,也給華池縣的老百姓多增加一份收入,我們公司也希望能提高我們公司産品的銷量,做大做強。”

華池縣作為林業大縣,四季分明,氣候適宜,沙棘生長茂盛,同時也適合各種苗木生長,因此,我縣各林場也因地制宜,規模化、標準化推進樹木育苗項目。在華池縣大鳳川林場的新莊&苗圃基地記者見到各類苗木長勢良好,品類繁多,成片成片的樹苗冒出新芽,管理人員正細心察看著樹苗的長勢,附近的村民也來到基地務工,給苗木除草澆水,呵護着樹苗茁壯成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這個時候他們都非常忙碌,培育新苗,全國各地的訂單也紛至沓來。
甘肅省子午嶺林管局華池分局大鳳川林場場長路亮説:“我們新莊&苗圃地,總面積有500畝,主要培育油松、沙棘、側柏、刺槐、山杏等優良鄉土適生苗木30余種,總栽苗量2000余萬株,年均培育良種壯苗300余萬株,銷售收入達160余萬元。苗木遠銷西藏、北京、青海、銀川等地。”

不僅是沙棘和苗木産業,華池縣還充分盤活林蔭優勢,引導群眾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産業,把林業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截至2024年底,華池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到14.72萬畝,從事林下經濟的農業人口為1.3萬餘人,實現産值10444.9萬元。

華池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許靖説:“近兩年全縣新增沙棘茶園1020畝、沙棘果園800畝、沙棘提質增效園3200畝、新造沙棘純林18280畝,共計達到23300畝,帶動周邊857戶林農戶均增收4200元。在南梁鎮、山莊等鄉鎮流轉林地7.33萬畝,培育苗林28.2萬畝,栽植核桃等特色林果樹0.5萬畝,林下種草9.4萬畝。在白馬鄉、上裏垣鄉、王咀子鄉為重點發展林下養殖,養雞17.5萬羽、養蜂4530箱。在悅樂鎮、五蛟鎮、元城鎮、懷安鄉、喬川鄉等鄉鎮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6.3萬畝,主要種植黃芪、板藍根、金銀花、黑果花楸、桔梗等。帶動全縣6個公司,3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12600戶農戶靠種植中藥材走上了致富之路,全縣基本達到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雙贏目標。”(華池融媒全媒體記者:劉向信 左浩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