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驅車行駛在金川區鄉村公路上,但見柏油馬路蜿蜒延伸,兩側綠樹成蔭,公交班車穿梭往來,快遞貨車進村入戶。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猶如毛細血管,為河西走廊東段的這片土地注入蓬勃生機。
近年來,金川區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先導工程,創新實施“全域通達、全域共管、全域提升、全域惠民”四大工程,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並持續鞏固創建成果,走出了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之路。

位於金川區雙灣鎮龍寨村的龍陳公路經過改造提升後已經全面通車
建管並舉:築牢鄉村振興基石
“我和老伴早上10點在家門口坐上301路城鄉公交趕到市區,中午給上高中的孫子做好飯,下午再坐公交回家喂羊和雞,兩頭都能顧上,花錢還不多,這條路實在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説到進城,正在公交站等車的金川區雙灣鎮龍口村村民高秀英讚不絕口。這樣的變化源於金川區“大交通”格局的構建。截至6月初,全區通車總里程達1367.86公里,其中農村公路佔比83%,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國省道為動脈、縣鄉道為支脈、村組路為毛細血管的立體路網,實現“鎮通二級路、村通三級路、組通硬化路”三個100%目標。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金川區創新建立的“三個注重”工作機制。金川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永剛介紹:“我們堅持規劃先行,建立月督查、季調度、年考核制度,累計投入4.08億元實施提質改造工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區嚴格質量管控,通過“七公開”制度、群眾義務監督員和第三方檢測等手段,確保491.65公里新改建公路、9座橋梁一次性驗收合格率100%。
在雙灣鎮陳家溝村,一塊醒目的“路長制”公示牌矗立路邊,上面清晰標注着各級路長&&方式。這是金川區推行“區鎮總路長+三級路長”管理體系的一個縮影。全區配備41名路長、85名養護員,建成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425.8公里縣鄉村道全部納入數字化監管。
養運融合:激活發展新動能
養護機制的創新讓金川區的農村公路煥發持久活力。金川區深化養護體制改革,創新推行分級養護模式:縣道城鄉一體管養、鄉道市場化運作、村道多元參與。2021年以來累計投入養護資金2069.87萬元,嚴格落實“1053”標準(縣道1萬元/公里、鄉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指數(MQI)達97.16%,列養率、災毀保險率、自動化檢測率均保持100%。
在養護實踐中,金川區探索出黨建引領等特色模式。寧遠堡鎮打造的16.8公里“黨建示範路”,由黨員帶頭定期養護。同時,該區實施“千燈萬帶”工程,安裝警示燈380個、減速帶1840米,安防工程覆蓋率100%,為群眾係牢“安全帶”。
道路暢通帶動了運輸服務提質增效。金川區每年列支500萬元補貼城鄉公交,開通10條線路覆蓋所有行政村,設站點138個,日均發車50班次,形成“城區10分鐘、建制村30分鐘”交通圈。更令群眾稱道的是,該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建成27個村級客貨郵服務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物流暢通的便利。
路衍經濟:鋪就共同富裕道
沿着X197陳金公路行駛,道路兩側花朵盛開,田地裏的玉米在陽光下茁壯生長,各色果樹上結滿了青綠的果實,正在為金秋的成熟默默積累着糖分。這條全長近10公里的農村公路,如今已成為帶動産業發展的“黃金通道”。

連接市區和雙灣鎮的陳金公路,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隴原最美農村路”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陳金公路。陳金公路起點始於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終點與市區北環路相接,修建於2007年,全長9.96公里,全線採用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2022年陳金公路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隴原最美農村路’,我區力爭將陳金公路打造為‘全國最美農村路’。”在X197陳金公路邊,李永剛向記者介紹道。近年來,為促進鄉鎮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第三産業發展,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金川區依託陳金公路探索發展“路衍經濟”,推進“農村公路+鄉村旅游”“農村公路+特色産業”“農村公路+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形成了一批採摘農業、休閒農莊、特色旅游景點。
在這條公路中段,祝女士的採摘園就坐落於路邊。在這片約11000平方米的土地上,整整齊齊地種滿了葡萄、杏子、西瓜、玉米、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南瓜等果蔬。“以前這塊地我們只是隨便種點菜,這條路修通以後,我們兩口子就一起辦了這個採摘園。有了這條路,不僅方便我們往城裏運菜,來游玩採摘的游客也越來越多。現在光靠這個採摘園一年能收入6萬多元。”祝女士告訴記者。
金川區深挖路衍經濟潛力,建成寧遠堡“三産融合”、雙灣“三生共榮”兩條示範帶,打造45.94公里産業路、旅游路,串聯起野狐灣景區、“火星1號基地”等特色文旅資源。
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串聯起金川區的城與鄉,也托舉起百姓的小康夢、致富夢。這地圖上的一道道線條,逐漸勾勒出全區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卷。(記者:張可樂 胡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