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慶陽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以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抓手,着力構建以種植業為基礎、養殖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格局。
在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三區”科技人才發揮着重要作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授農民科學種植和養殖技術,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産量和質量,提升種植和養殖效益,積極引入新農業項目和經營模式,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全市有548名科技特派員和92名“三區”科技人才面向基層合作社等開展技術指導、科技宣傳、種植養殖和試驗示範推廣以及産品加工等服務。
隴東學院“三區”人才慶城果業技術服務團隊充分發揮各自專業特長,為慶城縣高樓鎮及周邊鄉鎮蘋果産業發展提供全産業鏈技術培訓和産業指導。憑藉專業技術優勢,團隊每年實施科技研發推廣項目5個以上,探索出了“高校+鄉鎮+農戶”産學研用融合創新經驗。
“每個項目由鄉鎮政府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整合各方資源,保障項目順利推進;農戶積極參與實踐,將技術轉化為生産力,以科技賦能高樓鎮蘋果産業向更高質量發展。”隴東學院農林科技學院教授姚志龍説。
2024年以來,隴東學院“三區”人才慶城果業技術服務團隊有針對性的培訓推廣建園栽植、樹體整形、花果管理、低效園提質增效等10多項新技術。在高樓鎮引進瑞雪、瑞陽、眾城三號、水紅秦冠等蘋果新品種,建成高標準矮化密植示範果園80余畝。通過測試分析果園土壤肥力性狀,研究總結水肥技術方案,配套系列新技術落地,在正常氣候條件下使果園較之前增産10%以上,綜合增效15%以上。
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選派8名技術人員組成服務團隊,為正寧縣果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引進“瑞雪”蘋果苗木1100株,新建10畝青砧園,針對引進苗木的抗旱、抗寒及病蟲害等適應性展開系統觀測研究以及系列技術試驗,對各項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經過長期的數據積累和分析,逐步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地環境的蘋果種植技術體系,為正寧縣蘋果産業的品種優化和品質提升注入了新的動力。同時,精心策劃組織技術培訓班,全年培訓果農130餘人(次),培養技術精湛、操作熟練的鄉土人才。
“只要傾心調研、智謀規劃、奮力推進,定能在這片遼闊大地上結出林業發展的纍纍碩果,為‘三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在服務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工程師郭連東説。
市農業科學院“三區”科技人才團隊依託《早勝牛高效養殖實用技術示範推廣》項目,深入寧縣早勝鎮、中村鎮肉牛養殖場及養殖戶,針對當地養殖發展短板和技術需求,量身定制“一對一”技術解決方案,開展“點對點”跟蹤指導服務。
該團隊通過推廣飼料精準配方,開展生産性能測定,應用人工授精技術改良本地牛種等技術推廣和研究試驗,助力肉牛産業提質增效,提高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經濟效益。
深入實施“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行動和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新創業行動,是科技服務農業的重要抓手。慶陽市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精,派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原則,兌現“保留編制、保留職務、保留職稱”和“優先評聘、優先評獎、優先支持”的激勵機制,鼓勵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協辦農業科技企業,允許科技特派員參與經營分紅,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每年為92名“三區”科技人才每人支持2萬元工作經費,並指導縣(區)為548名科技特派員每人發放3600元工作補貼。(慶陽融媒記者 閆慧 通訊員 朱彥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