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6-13 18:01:26 來源: 華池縣融媒體中心

華池:生態搬遷繪就幸福新畫卷

2025-06-13 18:01:26     來源: 華池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華池縣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統籌實施,全力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山區群眾逐漸告別“出門難、隱患多”的困境,在安置點開啟了“出門即街道、就業有門路”的新生活。

  夏日炎炎,陽光普照。記者走進華池縣南梁鎮閆洼子生態移民安置點,一幢幢嶄新民居房整齊排列,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乾淨平坦,房前屋後新栽的綠植生機勃勃……記者見到了正在自己菜園裏勞作的村民劉海升。在交談中記者得知原來老人是老紅軍的後代,以前他家住在山上,出行困難,尤其是一到下雨天,家裏人都提心吊膽,怕發生山體滑坡。2022年鎮上就多次派人到他家協調,勸他從山上搬下來,而且國家還可以給他家10萬元補助及10萬元貼息貸款,聽到黨的好政策,老人毫不猶豫就搬進鎮上安置的新居中,安置小區內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齊全,每天下午他都會和老伴到小區的休閒廣場和大家嘮嘮家常,生活的十分愜意。

  劉海升説:“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住到了這個地方,這裡各方面都好,出行方便,環境也好,我們很感謝黨和政府。”

  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生活的起點。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南梁鎮把安置點群眾就業增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鎮政府充分發揮紅色文旅融合發展“這一引擎”,引導和幫助搬遷群眾到南梁革命紀念館及大景區內務工,同時鎮上還利用景區觀光旅游資源,以現代觀光農業産業園、“我在南梁有塊田”等農耕體驗項目建設為契機,打造庭院採摘園,群眾可以在採摘園裏務工,還可以吸引游客現場採摘、品嘗、購銷,拓寬搬遷戶的增收渠道,該鎮高&村村民譚秀秀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華池縣南梁鎮高&村村民譚秀秀説:“自2023年我們搬到康養小區以後,可以吃上自來水,冬天也有集中供暖,在政府的幫助下,還找了一份工作,在革命紀念館,收入也不錯,一個月有2000多元,我的婆婆和公公平時也在周邊打零工,他們倆的收入也很樂觀。”

  多元的增收措施鼓起了搬遷群眾的“錢袋子”,托起搬遷群眾的“致富夢”,目前該小區的入住率已達100%。

  華池縣南梁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武虎山説:“南梁鎮康養小區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於2022年建成,有住房38套,休閒廣場1處,並配套小區道路、綠化、亮化、供暖、供排水等各類基礎設施。目前安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34戶,入住率達100%。南梁鎮以群眾增收致富為核心,落實就業崗位30個,帶動靈活務工300餘人(次),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是一項事關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南梁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是全縣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2024年我縣又啟動和新建2025年度集中安置點5處,記者在走訪中,見到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項目現場都開啟了“夏日攻勢”,全力跑出建設“加速度”,各項施工作業有序進行。

  華池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項目負責人喬明威説:“華池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目前已完成所有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外墻飾面層、安裝門窗及室外管道和綠化工程。我們將上足人力、加班加點按時完成所有工程建設,保證群眾及時入住。”

  據了解,自2022年以來,華池縣共整合各類資金4110萬元,建設7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搬遷戶244戶,另外,利用縣城及鄉鎮存量房分散安置搬遷戶870戶,最大限度保障了搬遷群眾需求。全縣一期搬遷總任務1156戶3638人,已搬遷完成1114戶3512人,佔比96.37%,初步實現了生命安全、經濟增收、生態修復、社會融合的綜合效益。(華池融媒記者:劉向信 李宇晶 )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