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6-13 18:01:34 來源: 正寧縣融媒體中心

正寧:以工代賑“小項目” 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2025-06-13 18:01:34     來源: 正寧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青山綠水間,一條條新硬化的村道蜿蜒盤旋,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洋溢着希望,一項旨在通過“以工代賑”模式促進村民就業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以工代賑工程正在正寧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近年來,正寧縣緊抓國家“以工代賑”政策機遇,將其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創新實踐“項目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增收”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讓群眾在“家門口”端穩了“飯碗”,更顯著提升了鄉村基礎設施水平,通過技能培訓賦能群眾致富本領,在隴東大地上奮力繪就“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嶄新畫卷。

  試點項目:精挑高推強基

  今年,正寧縣在五頃垣鄉孟河村、西坡鎮韓坳村和柴橋子村、宮河鎮長口子村實施3個以工代賑專項資金項目,建設內容主要是産業路,通組水泥路,道路水毀修復。目前,所有工程項目均已開工。

  近日,記者走訪五頃垣鄉孟河村産業路以工代賑工程現場時看到,炎熱天氣之下,施工管理方採取錯峰施工方式,既確保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又保證工程進度不受影響。截至目前,産業路路基已經修好,預計整個項目在今年10月底全面竣工。

  “這個項目硬化村上兩條主要的産業路,方便生産,群眾反響很好。項目建成之後,村上計劃設置兩個公益性崗位,對工程進行維護,把大家的勞動成果維護好。”孟河村黨支部書記馬迎貴説。

  “家門口”就業:村民變身“産業工人”

  “以前要跑到外省去打工,家裏老小都顧不上,現在村裏修路,我在工地上幹活,一天能掙一百多元,既能掙到錢,還能照看家裏。”在西坡鎮柴橋子村通組水泥路以工代賑項目現場,村民段小琴邊幹活邊感慨。像她這樣在家門口當上“産業工人”的村民,在正寧縣越來越多。

  正寧縣牢牢把握“就業優先、群眾參與”原則,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促進群眾增收緊密融合。通過精準建立“項目崗位需求清單”和“村民務工意願清單”,優先組織吸納本地勞動力,特別是脫貧戶和低收入群體參與項目建設。兩年來,全縣實施的“以工代賑”項目累計發放勞務報酬超過400多萬元,帶動300多名群眾實現了“務工不離鄉、增收又顧家”。

  技能培訓:從“憑力氣”到“靠手藝”

  “這條路修好後,我們種地也方便了,村上組織我們務工,工隊給我們教技術,我學會了綁扎鋼筋和模板支護手藝,每天能掙150元,增加了家庭收入。”在孟河村組織的五頃垣鄉孟河村産業路以工代賑項目培訓會現場,學員馬秀寶高興地説。

  正寧縣創新推行“培訓+實訓+上崗”模式。緊密圍繞項目實施需求,針對性開設砌築工、混凝土工、農村公路設施維護、果樹修剪嫁接等實用技能培訓班,邀請經驗豐富的“土專家”和行業技師進行“手把手”現場教學。培訓合格的學員,優先安排進入本縣“以工代賑”項目工地就業,實現“結業即上崗、上崗即增收”。據統計,經過培訓後參與項目的群眾中,超過85%成為了項目組的技術骨幹或能手。

  設施升級:鄉村振興“底盤穩”

  行走在榆林子鎮的垣面上,新硬化的産業路直通果園深處。這些看得見的變化,正是“以工代賑”項目結出的纍纍碩果。“從前雨路爛泥,蘋果運不出;如今路通果園,大車直接收。”榆林子鎮蘋果種植大戶張軍飛指着門前嶄新的産業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路通後,他的蘋果銷量越來越好。

  正寧縣堅持“小而精、急而需、惠而廣”的原則,優先在財政銜接資金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建設,主要是道路暢通、産業路、示範村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等群眾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項目。“下一步,我們將實施更多的以工代賑項目,帶動就地就業增收,紮實推動我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提質量、上&階。”正寧縣發改局局長趙曉程説。

  實施以工代賑“小項目”,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從“外出漂泊”到“家門口掙錢”,從“靠天吃飯”到“技能傍身”,從“行路難、灌溉難”到“設施完善、産業興旺”,正寧縣“以工代賑”的生動實踐,讓國家政策的溫暖陽光,真切地轉化為老百姓節節攀升的幸福指數,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而持久的內生動力。

  正寧融媒記者:秦麗麗 豆鵬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