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5-28 18:03:57 來源: 金塔縣委宣傳部

金塔以奮發之筆繪就教育新藍圖

2025-05-28 18:03:57     來源: 金塔縣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漫步金塔校園,教育創新的活力撲面而來。在名師工作室,教師們熱烈研討教學良策;智慧課堂中,學生輕點屏幕探索知識殿堂;敬老院裏,童聲與歡笑溫暖相伴……這些場景是金塔縣深化教育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金塔縣以堅定決心和有力舉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闊步前行,從師資建設到課堂革新,從知識傳授到品格培育,全方位打造新時代教育的金塔樣本。

  教師隊伍專業化

  “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

  “工作室老師的指導讓我茅塞頓開,教學反思原來可以如此深入。”金塔縣中東鎮小學教師孔文霞在參與“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活動後收穫滿滿。

  這是金塔縣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蓬勃推進的縮影。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為此,金塔縣創新機制,激活名師與骨幹教師的“頭雁效應”。通過名師送教、青藍結對、校本教研、賽課磨課等多元教研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快車道”。目前,全縣已建立名師工作室48個,累計培養縣級以上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近800人,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在優化存量的同時,金塔縣通過人才引進、公開招錄、公費師範生專項招聘等方式,靶向補充緊缺學科教師,讓教師隊伍學科配置、年齡結構更趨科學合理,為教育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教師要做知識的擺渡人,更要成為時代的追光者。金塔縣組織開展“我喜歡的教育家”學習推薦、“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等活動,啟動“數字素養提升工程”,聯合高校開發線上研修課程,圍繞智慧課堂應用、AI教學工具使用等內容開展專題培訓,推動教師從“傳統教學執行者”向“數字化教育領航者”跨越。

  課堂創新多元化

  “我用AI畫出了古詩裏的瀑布,太神奇了。”金塔縣南關小學學生王煦瀟在“詩畫AI工坊”課堂上,展示着自己為《望廬山瀑布》創作的動態畫作。

  今年以來,金塔縣南關小學將古詩詞教學與AI技術結合,學生在拆解詩詞意象後,借助AI繪畫生成生動畫面,再通過編程添加逼真音效,讓抽象的詩詞變得鮮活可感,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近年來,金塔縣課堂教學改革大刀闊斧、銳意創新,精心打造職業體驗、科技文化、研學旅行、勞動實踐、紅色教育等育人版圖。其中,“行走的思政課”成為亮眼的教育名片。學生們走進東風航天發射基地、踏入紅色紀念館、奔赴胡楊林……一場場沉浸式實踐課堂,讓知識從書本走向現實場景,讓教育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感知,讓成長的養分在多元實踐中悄然浸潤心靈。

  金塔縣東大街小學學生到科技館研學。

  課後服務同樣亮點紛呈。金塔縣圍繞音樂舞蹈、閱讀書畫、體育健身、科技創新、手工製作、勞動實踐六大類,精心設計36個課後服務項目,這些豐富多元的課程,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大門,有效提升了課後服務質量。

  感恩教育常態化

  “爺爺,我給您捶捶背。”“這裡疼嗎?”近日,金塔縣南關小學三年級學生走進敬老院,用稚嫩的雙手傳遞溫暖。孩子們有的為老人捶背揉肩、表演自編的快板節目,有的圍坐在老人身邊,聽他們講述年輕時的故事,還有的化身“小管家”,細心整理房間、晾曬被褥,敬老院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金塔縣南關小學三年級學生走進敬老院。

  82歲的李爺爺拉着學生的手笑得合不攏嘴:“孩子一來,就像過年一樣熱鬧。聽他們講學校裏的新鮮事,我也不寂寞了。”

  金塔縣南關小學將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通過鼓勵學生每天做一件家務、每週寫一篇感恩日記、每月為社區做一次志願服務、每年寫一封家書等活動,讓感恩意識扎根學生心間。

  金塔縣南關小學的感恩實踐並非孤例。從幼兒園到高中,金塔縣各級各類學校同步發力,將感恩教育深植教育教學的肌理之中,讓感恩成為校園裏最動人的育人底色。

  近年來,金塔縣構建起“三位一體”感恩教育體系,將感恩教育與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深度融合,開發《感恩伴我行》校本課程,開設“感恩教育”專題講座,組織親子共讀感恩書籍、主題演講比賽、詩詞誦讀會等活動,聯動社區、福利院等開展“關愛孤寡老人”“環保小衛士”等活動6800余場次,讓感恩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家庭、浸潤到社會,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格局。(王萍 盧永志)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