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老的剪紙藝術不再僅僅停留於窗欞或紙端,而是化為衣袂上的生動紋樣,一種融合傳統與時尚的新生力量便悄然綻放。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剪雲裳”系列服飾正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慶陽剪紙注入全新生命力。

鎮原縣文化館中展覽的“剪雲裳”童裝系列服飾
“剪雲裳”的靈感源自慶陽剪紙大師祁秀梅的經典紋樣,將中國紅的濃烈與青瓷藍的素雅相融合。服飾圖案或如鳳凰展翅凌空,或似生命之樹潤澤四方,以現代設計語言詮釋傳統美學。

“剪雲裳”的“鳳戲牡丹”花紋樣式
作為鎮原縣文化館推出的一項創新性非遺文化項目,“剪雲裳”將傳統非遺慶陽剪紙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剪紙服飾品牌。自2024年4月在天水亮相後,“剪雲裳”迅速吸引了大眾目光。

“剪雲裳”的婚禮服品類
談及“剪雲裳”的誕生,總設計師常燕分享了她的初衷。2024年初,她看到展廳裏那些圖樣精美的剪紙作品靜靜懸挂,卻鮮有人駐足。“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探索新的可能。”常燕説。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慶陽剪紙
將剪紙紋樣從傳統的紙張延伸到服裝面料之上,無疑是非遺領域一次充滿勇氣與新意的嘗試。為此,常燕投入了大量心血,細緻打磨每一處紋樣與服飾的融合細節。“剪雲裳”在天水走紅之後,常燕並未停下腳步。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她與“剪雲裳”的身影,出現在西安、寧波、深圳等30余座城市,讓慶陽剪紙的足跡抵達全國更多地方。
如今的“剪雲裳”,還有着包括演出服、婚禮服、校服等在內的100多個服裝品類。設計師們將大V領、魚尾裙等現代時尚元素,與生命樹、鳳戲牡丹這些傳統剪紙圖案相融合。傳統剪紙的鏤空之美與現代服裝的挺括面料在此相得益彰,別具韻味。
未來,“剪雲裳”計劃通過品牌聯名合作、用戶定制服務,拓展線上推廣渠道等方式,在保留傳統剪紙紋樣美學的同時,更好地融入現代審美潮流,逐步實現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精彩蝶變。(李登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