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掖市檢察機關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做實檢察為民實事守護群眾美好生活
今年,張掖市檢察機關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堅持以“八個一”為着力點,一體推進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民生司法保障,做實檢察為民實事,守護群眾美好生活。
科技賦能破解線索發現難題
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既運用傳統的調查核實方式辦案,又積極落實數字檢察戰略,善用數據模型賦能類案監督,努力提升辦案質效。民樂檢察院充分發揮大數據賦能獨特優勢,運用法律監督模型,篩查出地膜污染環境監督線索9條,召開檢察聽證會,厘清監管部門職責,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聯合加強監管,以司法手段推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縣兩級檢察院向大數據要“戰鬥力”,運用食品安全法律監督數據模型,精準篩查問題線索18條,逐條研判、分類移送、調查核實。至目前,辦理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1件,督促監管部門對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人員,作出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産經營管理工作從業禁止,堵塞食藥安全監管漏洞,達到行業整治效果。
專項引領突出案件辦理質效
各地結合實際,集中力量部署開展廢舊地膜污染環境、固體廢物亂堆亂放、非法佔用林地資源、超標排放水污染物等民生領域特色小專項,注重線索挖掘,瞄準監督方向,堅持類案治理,提出檢察建議36件,督促治理被污染耕地1200余畝,清理非法堆放固體廢物、建築生活垃圾689噸,恢復公益林地20余畝,取締入河排污口1處。對上級院督辦的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防止出現問題反彈。開展“食藥安全益路行”專項監督行動,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甘州檢察院擰緊網絡外賣“安全鎖”,臨澤檢察院築牢校園食品“防火墻”,高&檢察院保障群眾喝上“放心奶”,山丹檢察院關注健康保證“眼安全”,民樂檢察院用心解決群眾“藥緊事”,肅南檢察院助力商超果蔬“亮身份”。督促整治藥店及化粧品店438家,處罰6起,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
內外聯動凝聚保護公益合力
對內發揮一體化辦案優勢,市檢察院採取重點督辦、聯合辦案、實地督導、提級辦理等方式,助力基層檢察院克服阻力、排除干擾,保證辦案工作順利進行。對外加強與生態環境、市場監管、衞生健康等行政機關的良性互動、協作配合,推動完善信息交流、案件通報、聯席會議等常態化協調機制,形成保護公益合力。市檢察院聯合甘州檢察院就某企業超標排放水污染物引發河道環境污染風險問題,邀請市生態環境行政執法人員赴現場踏勘並提供專業支持,精準規範監督,提出檢察建議,督促主管部門責令取締封堵排污口,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各縣區檢察院進一步強化府檢聯動機制,認真落實省院《關於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協作配合的意見》,聚焦群眾關注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和突出問題,通過磋商、提出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監督行動,消除安全風險隱患,維護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綜合施治推動行業系統治理
聚焦藍天、碧水、凈土、黑河生態環境、耕地資源保護、廢舊地膜污染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正確處理整體與局部、內部與外部關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源頭治理與協同治理,推動檢察監督與行政機關各方面各環節同向齊發力,打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組合拳”,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緊盯新業態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類案特徵,通過檢察建議督促完善監管銜接機制。市檢察院通過磋商,督促市場監管部門履行轄區內銷售保健食品監管職責,梳理監管盲區,完善監管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對轄區99家食品藥品經營店開展專項治理,針對排查出的進貨查驗制度不落實、營業執照遮擋、超範圍經營等問題,全部責令整改並建立長效機制,明確強化日常檢查和科普宣傳,把隱患消除在初始階段,通過以點帶面促進行業系統治理,從根源上遏制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祁曉蓓 祁忠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