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川區:“一碗飯”托起幸福“夕陽紅”
“這飯菜,暖胃、更暖心。”近日,在金昌市金川區濱河路街道,87歲獨居老人劉澤均的感謝信揭開了一段溫情故事——當意外燙傷讓這位獨居老人陷入困境時,濱河路街道龍廣裏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2天風雨無阻,為老人啟動送餐服務,讓“一碗飯”的溫度直抵人心。
劉澤均老人常靠方便麵解決一日三餐,直到了解到龍廣裏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後,他便成了助老餐廳的常客。“主食花樣多,小菜不重樣,一週還有一次‘改善餐’,比家裏吃得舒坦。”劉澤均説。
然而今年2月,意外燙傷讓劉澤均無法出門就餐,社區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立即啟動送餐服務。42天裏,工作人員風雨無阻,準時將熱乎飯送到劉澤均家。“有葷有素,少油少鹽,米飯軟硬適中。”劉澤均説。
這樣的溫暖故事在金川區不斷上演。金川區桂林路街道昌文裏社區的張明柱老人今年87歲,她和老伴兒因年歲高,腿腳不便,享受日間照料中心的送餐服務已經一年了,這讓兩位老人感動不已。
目前,金川區已建成助餐點57個,覆蓋老年人5.5萬名,形成“15分鐘助餐服務圈”。通過“普惠+特惠”模式,60歲以上老人享6元優惠餐,困難群體還可免費就餐。
每週四中午,金川區新華路街道昌豐裏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總會排起長隊,78歲的王力升老人在智慧終端前輕刷臉龐,30秒便完成取餐。“以前排隊要10多分鐘,現在刷臉就能吃上熱乎飯。”他舉着熱氣騰騰的湯碗説。
這背後是金川區打造的智慧頤養系統。全區31個養老服務中心安裝智能終端,實現“卡碼臉”三合一認證。系統不僅能實時分析老人飲食偏好,還能根據健康數據優化菜單。
82歲的糖尿病患者李秀蘭發現,自從系統記錄了她的健康檔案,餐盒裏再沒出現過甜食。更令人稱讚的是,老人可以通過手機裏的“全城美食共享”功能,查詢各助餐點特色菜品,實現“舌尖上的養老自由”。
走進金川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電子地圖上,3個養老機構、8個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及49個互助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的點位如繁星閃爍。實時更新的數據屏顯示當日床位使用、服務人次等數據……這裡不僅是助餐中心,更是養老服務的“智慧中樞”。
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除日常助餐外,還涵蓋購物、家政、日常護理、健康理療、助潔助浴、助醫助行等線上線下服務資源,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生活需求。
中心積極構建“1+8+N”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將金川區養老機構、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互助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納入平台進行統一管理,實現了資源統籌、供需對接、質量監控、服務協調的養老服務管理目的。
“助餐只是起點,我們要以‘小餐桌’撬動‘大養老’。”金川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將持續拓展助餐服務內容,不斷提升“15分鐘養老服務圈”品質。 (楊欣雨 葉興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