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垣、梁峁、&地、溝壑等“黃土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展示區;龍棲谷冰窟、冉李石峽、百年古槐等自然景觀不勝枚舉;龍泉古寺、明清古居、連心橋、鳳凰垣舍、鄉愁記憶館、垣鄉人家等景觀串點成線……
近年來,西峰區顯勝鄉依託黑老鍋冰窟群等自然稟賦,深耕山水文章,盤活資源,積極發展旅游産業,不僅盤活了“沉睡”的農村資源,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農家樂、窯洞賓館等業態,更推動蒲河沿川10余個村共繪全域旅游新圖景。
旅居窯洞引風尚
人間煙火,藏於山間田野;詩與遠方,匿於鄉村旅居。
5月7日,垣鄉人家的窯洞民宿迎來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客群,延續着“五一”假期的熱度。這個26人組成的實踐團隊,來自慶陽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游係,他們將在這裡開展為期8天的田野教學活動。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垣鄉人家入住窯洞民宿,也是今年帶領學生開展‘田間課堂’的首場實踐。”慶陽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游係教師王權説,垣鄉人家窯洞民宿以黃土窯洞為原型,融合現代藝術元素,通過夯土墻、木構架與幾何造型的碰撞,既維繫了隴東民居的質樸肌理,又構建了當代藝術空間,能夠提供現成的教學案例。
“每孔窯洞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命名,風格迥異。我們在保留傳統格局的基礎上,增設新風系統和乾濕分離衛浴,實現古今交融。”毛寺村村委會副主任毛錦文介紹,這種不同於傳統窯洞和現代窯洞的新形式,既能滿足現代年輕人體驗祖先們世世代代生存環境和智慧,也為當代年輕人準備了生活必備設施,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甘肅獨有的非遺魅力。
農産品直播出山
“家人們,進入直播間的,請先點個關注。”“有下單我們毛寺村純糧食釀造米醋的家人們,扣個1。”“大家可以向直播間的家人們分享一下口感、品質。”……在賈榮霞的直播間,毛寺村特産讓網友産生了興趣。
在賈榮霞的鏡頭後,慶陽蘋果、毛寺甜瓜、黃花菜等特色農産品排列整齊、琳瑯滿目。搭乘直播快車,這些山貨正走向全國市場。
身為毛寺村婦聯主任的賈榮霞,曾因家庭羈絆難尋發展機遇。2024年9月,通過村上組織開展的網絡主播培訓,讓她走上了直播帶貨的道路。“現在,我的粉絲達到了1.6萬人,除了日常銷售本村的農特産品,我的重心放在賬號引流上。”賈榮霞説,她想在網絡主播的路上再進一步。
近年來,毛寺村堅持“旅游搭&、産業唱戲、群眾致富”的思路,全力培育特色産業,按照“企地合作、一體運營、股份分紅”模式整合資源,毛寺村對優質資産整合打包,折股量化,成立慶陽新驛站公司,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推出“秀春、靚夏、金秋、炫冬”四季旅游品牌,年均接待游客達10余萬人次,創收135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年增收200余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年均10萬元以上。
産業發展腰包鼓
當前正是甜瓜上市的好時節,在蒲河村的甜瓜種植基地裏,有的市民慕名前來採摘,有的游客聞香而來品嘗購買……
“我今年從村上的合作社承包了78座大棚,其中35座種植甜瓜,採用三膜覆蓋技術,全程滴灌施肥。”顯勝鄉蒲河村種植大戶屈婭萍説,目前,首茬甜瓜已陸續成熟,單棚産量約2000斤,今年預計凈收入30萬元。
蒲河村依託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建基地、擴規模、帶農戶為主要思路,利用全區農業主導産業扶持政策和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流轉土地,搭建鋼架大棚,集中連片種植甜瓜。
産業發展,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蒲河村依託集體經濟聯合社,流轉土地建大棚,規模化發展甜瓜産業,同步推進150畝蔬菜、黑木耳種植,構建多元産業格局。
甜瓜産業蓬勃發展,集體經濟節節攀升。設施農業不僅激活了區域經濟,更鋪就了群眾致富新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慶陽融媒記者 路世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