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以稅為“筆” 點睛鄉土特色品牌-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定西:以稅為“筆” 點睛鄉土特色品牌

2025-05-15 17:01:07
來源:甘肅稅務

  “鄉字號”“土字號”品牌彰顯地域特色,是鄉村振興的動力來源。定西稅務通過提供個性化政策輔導、優化稅費服務、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等舉措,以稅為“筆” ,點睛鄉土特色品牌。

  “線上雲橋”護航藥材全鏈發展

  “你好,申報期馬上結束了,我對企業所得稅營業成本填報存在疑惑,有幾筆費用具體不知道怎麼判定,麻煩你們幫忙解答一下。”甘肅省四慧源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辦稅人袁昌城通過徵納互動平台,向隴西縣稅務部門發送了一條消息。稅務工作人員收到消息後,立即通過徵納互動平台“屏對屏”了解具體情況,詳細為納稅人講解操作流程及管理費用、營業成本的區別,幫助其順利完成稅費申報工作。“沒想到我剛在徵納互動平台上發了消息,就有稅務人員回復我,‘雲’上指導我合規申報。”袁昌城説道。

  2025年,隴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55萬畝。山路雖遠、服務在身邊。隴西縣稅務局依託電子稅務局和徵納互動平台,構築涉稅服務“線上雲橋”,為中藥材企業定制“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稅惠指南,通過電子稅務局精準推送“自産農産品免徵增值稅”“初加工所得稅減免”等政策包,並實時提供智能應答、人工互動、遠程幫辦等服務,全力打造“問中有辦、辦中能問、問辦協同”的全新辦稅模式,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

  “薯香稅音”助推洋芋換“票子”

  定西稅務通過打造“方言課堂”和“稅語角”,用親切的“土話”面對面宣傳稅費優惠政策,點對點收集農戶涉稅需求和意見建議,一對一解答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讓涉農企業曉政策、會操作、享優惠,促進稅收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社裏會計看病去了,這電腦開票比鑽洋芋窖難多了!幸虧有稅務幹部指着、説着給幫忙。”拿到開具好的發票,渭源縣五竹鎮馬鈴薯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紅高興地説。

  得知該合作社急需給供貨電商平台開具帶“自産農産品”標識字樣的發票,會計剛好又不在,渭源縣稅務局“薯鄉稅音”宣傳服務隊立即上門輔導。“老鄉,咱們社裏自己的洋芋換‘票子’不交稅!你開發票的時候勾選‘自産自銷農産品’就可以免稅,發票也能直接開出來。”稅務幹部陳紅比劃着電子稅務局界面,用親切的鄉音為劉永紅輔導開具免稅發票。

  無獨有偶。在馬鈴薯種植戶楊建清家裏,渭源縣稅務局幹部張路容正在為種植戶們開“炕頭會”:“不是開票就要交錢,個家(自己)種哈的賣,免稅着哩。”張路容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講解着稅費優惠政策。

  方言承載着家長裏短的煙火氣,稅務幹部用村民熟悉的俚語俗諺宣講政策,輔導發票開具、納稅申報等事項,用“莊裏話”解“稅語”,拉近了與鄉親們的情感距離。

  稅務幹部為合作社工人鄉音宣傳稅惠政策

  據悉,渭源縣五竹鎮馬鈴薯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與160多戶群眾簽訂了社會化服務訂單,種植馬鈴薯1400多畝,預計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稅企銀攜手解韭菜困境

  漳縣武陽鎮地處漳河流域河谷川區,氣候溫和,土地平坦,光照充足,所産韭菜葉莖長、口感辛香鮮嫩。但由於銷售渠道不暢通、物流成本高等原因,造成韭菜銷量低、利潤薄的難題。基層稅務幹部朱金龍在《稅收民情日記》上寫道:“今天去了漳縣新寺水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勞動模範王育芳&&‘豐産不豐收’是當前的普遍現象。這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這麼高品質的韭菜在出村子的‘最先一公里’便折損了身價。如何打破傳統銷售的局限?我看網銷直供是一個點子,降低倉儲成本也是一個方面。”

  稅務幹部與韭菜種植戶探討産業發展路

  針對韭菜困境,漳縣稅務局梳理形成韭菜全産業鏈稅惠政策圖譜,深入宣傳合作社銷售自産農産品免徵增值稅、蔬菜流通環節免徵增值稅等稅惠政策,並為合作社和電商、物流公司牽線搭橋,打造農産品直供體系。目前,武陽鎮已建成韭菜大棚4200余座。

  針對倉儲成本大的問題,稅務幹部發揮“銀稅互動”機製作用,與金融機構一起為倉儲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確保倉儲企業獲得足夠資金投入冷庫改造,降低損耗。漳縣鴻運蔬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黎明説:“憑藉良好的信用,我們申請到銀稅互動貸款165萬元,並將這筆貸款投入冷庫改造,購買了自動冷庫溫控設備5套,有效延長了韭菜保鮮期。”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從“炕頭説稅”宣講政策到“線上雲橋”的智慧服務,再到稅企銀攜手紓解民生痛點,定西稅務以政策為筆,服務為墨,書寫着“稅”力量催生“土特産”變“金招牌”的生動實踐。(楊政 高陽)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