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5-08 11:48:33 來源: 慶城縣融媒體中心

黃土“生金” 民俗變現——慶城縣藥王洞村:黃土垣上的小村之變

2025-05-08 11:48:33     來源: 慶城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慶城,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這裡,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與中醫鼻祖岐伯談醫論道,成就國醫元典《黃帝內經》;周先祖不窋教民稼穡,開啟農耕文明之先河。巍巍周祖陵銘記着千年滄桑,潺潺柔遠河傳唱着時代讚歌。慶城鎮藥王洞村,就位於古城之濱,周祖山下。

  (慶城縣嘉會門(南門)大景 攝影:劉興存)

  春和景明,眼下甘肅省慶城縣正值旅游旺季,走進藥王洞村,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錯落有致,別具風味的地方美食琳瑯滿目,充滿挑戰的游樂項目新奇刺激,這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給藥王洞村帶來的巨大蛻變。近年來,慶城縣堅持“以農為基、以文為魂、以旅為媒”的發展理念,將藥王洞村打造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最美康養小鎮/基地、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

  (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 攝影:劉興存)

  農文旅融合:從土裏刨食到地裏生“金”

  藥王洞村地處城郊,區位優勢明顯,文化遺存眾多,擁有醫祖岐伯生活過的古洞,周先祖不窋的陵寢,還有削土板築而成的黃土城,這些都承載着慶城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的村民長期依靠人均不足3畝的耕地辛勤耕耘,但收入微薄。

  為破解發展困局,慶城縣立足資源稟賦,深挖文化潛力,從農文旅融合發展破題。通過精準招商,成功引進具有豐富景區運營管理經驗的企業對藥王洞村進行開發。先後建成吃貨街、鏢局、酒坊、繡樓、知青點等36個景點,創造了當年建設、當年運營、當年收益的“慶城速度”,景區的建設運營,為藥王洞村多元發展奠定了基礎。

 (慶陽“表姐説媒”交友活動在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繡樓廣場舉行 攝影:劉興存)

  藥王洞養生小鎮採取無票入園、停車免費的運營方式,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帶動了包括周祖陵景區在內的全域旅游發展。項目建成後,藥王洞養生小鎮年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過億元。藥王洞村依託旅游産業實現勞務輸轉500餘人,發展農家樂23家,在景區經營商業門店89家,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

  (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夜景 攝影:劉興存)

  藥王洞養生小鎮在運營期間,採取政府引大商、大商引小商的招商理念,在商業化運作中更加注重現代化管理,形成了旅游産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大眾旅游興盛在於“新、奇、特”,除了嚴格的管理之外,還在於新業態、新項目不斷推陳出新,游客被吸引來了,還能留住或再來。藥王洞養生小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招商行動,其中,招引的河南客商投資650萬元建設玻璃懸索橋和玻璃滑道,項目投入運營後,日接待游客量達到1萬人次,一個國慶“黃金周”就收回了成本。在這個項目帶動下,藥王洞養生小鎮又陸續招引游樂園、七彩滑道、戲雪園等項目,這些項目豐富了景區內涵,提升了人氣,實現了游客量、旅游收入“雙跨越”。

  農村變景區:村莊美如畫,人在景中游

  在藥王洞養生小鎮,明清建築,映襯古城。沿石道而上,極目遠眺,逶迤的柔遠河在她的前面拐了個大彎,整個小鎮因為有了水的滋養散發出靈秀之美,又因有了青山的依靠呈雄壯之態。

  “旅游開發給村莊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人居環境的變化,可以説是天翻地覆。”在小吃街經營豬血燴豆腐項目的藥王洞村後溝組村民李歲月説,“以前,雖然我們是城郊村,但我們真正是‘燈下黑’,交通不便,環境臟亂差,水、電、路甚至不如其他離城區遠的村莊。現在在我們村上走一走,簡直就是人在景中走,錢在景中賺。”

  (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游樂場 攝影:劉興存)

  (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停車場 攝影:劉興存)

  而這一切則得益於在景區開發中樹立的綠色發展理念和在運營中嚴格規範的管理。在景區開發伊始,就抓住了生態這根主線,堅持依託地形,不搞生態破壞,許多原汁原味的老窯洞、老院子仍然保留下來,融入景區建設之中。堅持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柔遠河,將生態資源保護寫入村規民約,實行垃圾分類定時投放,實現污水納管集中處理全覆蓋。

  (慶城縣藥王洞村遠景)

  “藥王洞的優勢就在於因山就勢,隨物賦形,不但沒有破壞生態,而且有效地修復了生態,保留了黃土大垣粗獷、雄渾的自然風光,同時增加了網紅項目等時尚元素,讓游客能夠品味文化,體驗娛樂。”藥王洞養生小鎮管理運營公司負責人王永鑫這樣説。

  藥王洞養生小鎮管理團隊秉持文化引流,多元發展的運營思路,把餐飲作為引流重點先行一步,帶動景區全面發展。他們提出“良食取於良材,良材取於良心”的運營理念,堅持“嚴管、重罰、零容忍”的管理制度,規範入駐商戶從門店衞生、原料採購、製作流程到商品價格等一系列行為,形成了誠信規範的商業環境,取得了游客的信任。

  如今的藥王洞,臊子面、豬血燴豆腐、土暖鍋等各色地方名吃吸引八方游客競相品嘗。神州飛碟、9D電影、卡丁車、玻璃天橋、高空漂流、空中飛艇等網紅游樂項目,讓人流連忘返。

  農民變市民:城鄉無界限,日子有“錢景”

  在藥王洞村的居民小區,崎嶇不平的土路已經被寬敞乾淨的柏油馬路取代,村道兩邊五顏六色的花卉和筆直矗立的太陽能路燈成了錦上添花的點綴,一排排整齊的民居被成片黃色、白色、紫色的花海包裹,庭院裏各種蔬菜生機盎然,背靠着青翠蔥蘢的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家家門前停放着小汽車。

  村民李增林和許芳夫婦就住在這個居民小區,在李增林家,近200平方米的兩層大房子裝修豪華、陳設精緻、一塵不染,女主人一個人在家,男主人則休閒釣魚去了。“建景區的時候把老窯洞徵遷了,建居民小區的時候買了這一套,條件確實好多了,離城也近,平時就在景區務工,收入還行。”許芳笑着介紹着自己的情況。

  (慶城縣藥王洞村全貌 攝影:嵇元卓)

  藥王洞村是城郊村,群眾大都居住在河邊、山坡,以窯洞居住為主,居住條件差。在養生小鎮建設中,慶城縣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把棚改項目與城郊村改造相結合,新建居民點2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處,帶動周邊農戶開辦農家樂8家,在景區經營門店12家,發展瓜果採摘大棚17座,種植瓜果蔬菜300畝,參與旅游服務業400餘人。全村年創收500多萬元。

  “村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收入大大提高了。”提到村上的發展,藥王洞村黨支部書記李懷寶自豪地説,“藥王洞村的城鎮化率達80%以上,通過徵拆補償、自行購買,在縣城有住房的村民佔半數以上,汽車擁有量達90%以上。”

  和美鄉村是承載旅游的基石,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慶城縣將提升農業産業競爭力、文旅要素聚集力和文旅産品供給力相結合,激發文旅市場活力,把“詩與遠方”與“鄉情鄉愁”完美融合,推動農文旅産業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劉興存)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