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先鋒·奮鬥者説”系列訪談|張佔兵:從“技術小白”到技術骨幹 -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勞模先鋒·奮鬥者説”系列訪談|張佔兵:從“技術小白”到技術骨幹

2025-04-30 21:02:44
來源:新華網

  編者按:勞動托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新華網甘肅頻道聯合甘肅省總工會特別推出“勞模先鋒·奮鬥者説”系列訪談,聆聽他們用汗水和智慧譜寫的時代強音,感悟“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礡力量!

  在2025年獲得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中,有一位一線技術工作者——甘肅西域陽光食品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張佔兵。

  初中畢業後扎根生産一線30年,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領軍人物。面對技術壁壘,他帶領團隊完成58項技術改造,申請12項國家專利。他自學英語研讀進口設備手冊,用順口溜記憶技術參數,日夜駐守車間調試設備,成功實現生産線自主化。本期【新華訪談】我們走近這位以“幹一行、鑽一行”的新時代工匠。

  嘉賓:張佔兵(全國勞動模範、甘肅西域陽光食品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

  新華網:您在30年一線工作中完成了從初中畢業生到技術專家的蛻變,這個過程裏什麼讓您印象最深刻?

  張佔兵: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對於我來説,學歷低、起點低是最大的實際,但是回顧這麼多年,勇於突破自己卻是我最大的收穫。要説印象最深刻的,我認為是在剛入門的時候學習的一些經歷,那時候作為一個打基礎的過程,對我以後的成長大有裨益。1986年,我走進金塔縣糖廠,面對轟鳴的機器,我基本上是一無所知,我當時就想,唯有苦學才能入門。於是,我白天跟着師傅調試設備,夜晚在宿舍研讀《機械原理》,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向經驗豐富的師傅請教,另一方面查閱學習資料,掌握了很多實用學習方法,比如歸納法、比較法等,對以後陸續學習到的自動控制技術和維修技術等都起到了很大的鋪墊作用。

  新華網:將28組控制參數編成順口溜、啃下全英文設備手冊,是什麼信念支撐您突破知識壁壘?

  張佔兵:為了學習這些難懂的知識,我必須掌握方法,要掌握方法,就必須有一些技巧,那麼我就借鑒小時候學習的時候老師教的一些方法,比如編順口溜。對於英文這一塊的話,因為基礎比較差,我就是靠自學,一點點地去啃、去學,直至真正掌握消化。我的成長離不開與時俱進的社會環境,我身處在這個偉大時代,各項先進技術紛紛出爐,人才活力持續迸發,各項標誌性的科技進步令人振奮,這些都讓我信心大增。看到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也發誓要為國家的發展盡一份力量,這種信念給了我努力的方向和成長的動力。另外,從小我就不服輸,人家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懷着這股勁頭,不斷拼搏進取,直到獲得成功。

  新華網:有些難題擺在面前,就需要快速解決,您是怎麼帶着團隊攻堅克難的?

  張佔兵:辦法總比問題多,只要你想事、幹事,就沒有破解不了的難題。面對難題,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這時候就需要學習研究,該請教的去請教,一點點去突破,一步步去探究。只要掌握了要領,明白了事理,憑着熱情和毅力,一個個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帶領技術骨幹,成立專項攻關小組,認真研究解決方案,一步步探索嘗試,一次次推倒重來,終究能換來成功。未來,製造業的發展將向智能化方向邁進,在這方面,我們國家現在已經走到了前面,但前路仍然荊棘重重,這需要我們繼續奮鬥、勇於革新,不斷研究探索,不斷突破難題,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成功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網:您有一個“折騰才能出活力”的創新理念,在突破技術權威質疑時,如何平衡風險與創新勇氣?

  張佔兵: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就應該時刻迎難而上、克服困難,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技術是人發明的,但技術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面對一些新東西的時候,需要看透它背後的邏輯。這時候,就會想著這裡面人家設計的時候是出於什麼考慮,還有什麼可以改進,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折騰”的習慣。只要自己的思考站得住腳,有理有據,我想就可以去提去説,當然思考不週全的,也還是要及時地去彌補加強。

  新華網:您帶動在企業內部營造“比技術、賽創新”的氛圍,推動實施300多項技術改造。作為技術帶頭人,您通過哪些具體方式激發一線員工的創新熱情?

  張佔兵:因為我也是一線工人,對各個生産環節都很熟悉,平常工作中,我會把自己的工作經驗、“秘籍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成才。專注才能深入,深入方可創新。人才是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資源,一方面,我鼓勵大家分領域深耕,系統地掌握技術,支持他們學習研究技術,敢於突破傳統,敢於挑戰自我。另一方面,廣泛組織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讓大家願意創新、敢於創新。同時,注重對年輕技術幹部的傳幫帶,親身示範,激勵他們養成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磨礪堅強勇敢的意志。(完)

【糾錯】 責任編輯:鄭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