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南縣融媒體中心
“謝謝你們專門過來審理我兒子的賠償案,他不用來回跑了。”肅南縣群眾李德寶感激地説。
原來,李德寶的兒子在肅南縣祁豐鄉一家企業上班時遭遇事故,被認定為工傷。因雙方就賠償問題協商無果,便通過郵寄方式提交了仲裁申請。肅南縣人社局受理申請後,了解到李德寶的兒子仍在康復治療,且路途遙遠,當即啟動“流動”仲裁模式,直接前往祁豐鄉原企業現場辦理此案,讓李德寶兒子的工傷待遇得以迅速落實。
近年來,肅南縣針對當地地方偏遠、企業分散、交通不便的情況,以“草原流動”仲裁“三進”舉措開啟惠民服務新模式,讓“流動仲裁”多跑腿,勞資雙方少奔波,通過“零距離”“面對面”“心連心”的方式,解決群眾煩心事,辦好暖心實事,構建和諧勞資關係。
肅南縣祁青工業園區,企業眾多,人員構成複雜,是勞動糾紛的高發區域。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肅南縣將“流動仲裁庭”開進園區,就地受理勞動糾紛案件。對於訴訟案件,做到隨時受理、及時仲裁,將勞資糾紛化解在基層。
為切實解決企業傷殘職工和女職工等群體申請仲裁難的問題,肅南縣將“流動仲裁庭”搬進企業,確保綠色維權通道暢通無阻。在訴訟案件中,工作人員秉持“優先立案、快審快結”的原則,力求在短時間內為勞資雙方提供滿意的裁決結果。同時,為規範企業用工行為,肅南縣推行仲裁建議書制度,並開展案件跟蹤回訪,有效預防和減少了勞動糾紛的發生。
“仲裁庭進駐企業,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推進了便民服務,‘流動仲裁庭’已成為企業與勞動者良性互動的有效平台。”肅南縣人社局有關負責人&&。
肅南縣發揮仲裁人員知識豐富、懂法律、具備一線工作經驗的優勢,將“流動仲裁庭”設在群眾身邊,通過仲裁案件處理和以案釋法等形式,向群眾普及勞動保障法等相關知識。
截至目前,“流動仲裁庭”已累計現場調解勞動爭議案件123起,為勞動者追回經濟損失427.6萬元。(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