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康樂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教育興縣、産業富縣、工業強縣”四條路子,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在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上下真功、求實效,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加大“引”的力度。緊盯全縣重點領域和重點産業,堅持以需求側精準對接供給側,全面掌握各行業領域人才需求,分類建立人才需求目錄,盤活用好現有編制資源,通過剛性引才、“一事一議”等方式,針對性引進教育衞生、現代農業、城市規劃和財稅金融等方面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為全縣幹部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截至目前,先後引進人才15批次、344人。
拓展“育”的寬度。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人才履職本領的重要途徑,統籌運用省州縣各類“線上+線下”培訓平台,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培訓,着力提升人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育有關要求,大力開展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不斷充實鄉村人才隊伍。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政策機遇,深入開展農業、衛健、教育、公安以及城市管理等行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協作,持續拓寬育才渠道。
提升“留”的溫度。全面落實縣級領導幹部&&服務優秀人才制度,35名縣級領導幹部&&服務優秀人才39名,幫助解決人才子女入學、醫療健康等“關鍵小事”。積極申請落實引進人才安家補貼等獎補資金297.1萬元,切實凸顯組織關懷。健全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堅持開展重大節日走訪慰問活動,慰問各類優秀人才52名,發放人才慰問金4.5萬元。
提高“用”的精度。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推選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擔任“兩代表一委員”,參與重大決策、重大項目諮詢論證,充分發揮人才“智庫”作用。深化“歸雁興康工程”,引導在外人才資金、技術、智力資源回歸。開展科技人員助推産業行動,擇優選派科技特派員、科技志願隊員和“三區”科技人才下沉到農村、社區、企業等,開展技術服務和科技宣講。 (記者 陳禮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