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消費”吸睛又吸金
漫步消博會各大展館,各式各樣的消費品琳瑯滿目,展示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甘肅館以“交響絲路 如意甘肅”為主題,整體造型現代大氣又充滿甘肅特色,將甘肅的歷史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以絲路文化為脈絡、敦煌元素為點綴,處處展現着甘肅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潛力。
展&上,形態逼真的銅鹿、優美典雅的銅版畫、精緻厚重的銅鎮尺、古色古香的香薰爐等造型各異,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的銅制工藝品選用白銀地區優質的銅材為原料,由工匠純手工精製而成,既有傳統藝術的生動體現,也有現代工匠的全新設計,有收藏價值,也有實用價值。”白銀林蘭銅藝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艷萍説。
白銀素有“中國銅城”之美譽,銅工藝是白銀非遺代表性項目之一,當地對於銅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林蘭銅藝被評為省級非遺工坊,馬艷萍是銅鍛制技藝的第四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在馬艷萍看來,隨着時代的變遷,銅制工藝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例如,我們製作的這一款銅版畫,以前就是作為一件單純的銅版畫擺在櫃&上,除了欣賞之外,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我們現在把銅版畫和藍牙音箱做了一個融合,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用來聽音樂,這就有了實用價值。”
近年來,馬艷萍帶領團隊努力打破人們對非遺“只能看,不能用”的刻板印象,讓銅制工藝品變得可看、可聽、可用,逐漸躋身國貨潮品之列而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喜歡。
為將中國傳統銅器製作技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非遺、熱愛非遺,馬艷萍設計開發了一系列銅工藝品,有紫銅精鑄、書畫至寶、文創産品等十二大類2000余個品種。林蘭銅藝也不斷亮相各大展會,影響持續擴大。
今年,是馬艷萍第三次參展消博會。“消博會現場,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前來觀展,我希望通過和大家面對面的交流,可以給我們的創作帶來更多新的思路,讓我們能夠做到和時代同行,創作出更多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好作品,讓非遺在傳承中創新發展。”馬艷萍説。
在“特色精品”展示區,各式各樣的慶陽香包造型別致,呆萌可愛,慶陽香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現場展示着香包的製作過程,吸引了許多客商駐足觀賞。
慶陽香包,又稱“絀絀”,是慶陽傳統民俗手工藝品,因其造型多樣,針法細膩,色彩艷麗,承載着美好祈願,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文化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提煉傳統文化精髓,借助現代營銷方式‘出海’,才能實現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張煜瑤説。
甘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慶陽香包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給養。“當前,國貨潮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我們的敦煌文化元素,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我們也積極堅持走出來,把慶陽香包這種傳承了千年的民間藝術推到大眾面前,讓我們香包的創作和市場接軌,讓慶陽香包也火起來。”張煜瑤説。
“這是我們和東阿阿膠合作定制的一款産品。”張煜瑤指着展&上一款靈動可愛的小毛驢造型香包告訴記者。近年來,慶陽香包頻頻嘗試跨界合作,例如,他們和東阿阿膠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東阿阿膠定制了很多小毛驢造型的香包用以企業文化宣傳。2022年,正值虎年,他們又和肯德基進行了合作,在肯德基的套餐裏面定制了一款可愛的小老虎造型香包,受到了顧客的喜歡,也帶動了慶陽香包的訂單式銷售。
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訂單式銷售新模式,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加大力度推行標準化手工製作,簡單來説,就是把香包製作的流程分解開來,有人專門負責刺繡,有人專門負責粘貼,有人專門負責縫製,這樣下來,手工藝産品的創作效率大大提升。
在標準化生産的模式下,他們還將香包設計成材料包,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創作出一個符合自身個性的香包,這讓客戶有了參與創作的體驗,大大提升了客戶的滿足感。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