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甘州區花寨鄉的田間地頭,一台&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拖拉機隆隆作響,播種、施肥、旋耕、耙地……一粒粒優質小麥種子被精準播撒。這一場景便是該鄉通過土地規模化流轉、農業社會化服務破解偏遠鄉鎮農民增收難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縮影。

在鄉村振興的接續奮鬥中,加快推進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成為了亟須解答的時代問卷,但如何真正實現“寸土寸金”的轉變?對此,該鄉領導幹部遠赴江蘇常州等地招商學習、邀請中國農墾集團等企業到鄉考察,終於在土地流轉中找到了“適合自己腳的鞋”。
今年以來,花寨鄉緊緊圍繞甘州區“農業大區、工業強區、旅游名區”建設目標,立足本鄉資源稟賦,深挖特色優勢,加力拓展現代農業發展“六個空間”,把土地流轉作為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力爭土地連片規模化流轉、集約化經營,全面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我們村3000余畝土地均已整體流轉,根據鄉上的統一規劃,今年計劃種植亞麻,可以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新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保爾燁介紹。
“鄉上做過調研,以前我們自己流轉土地,流轉費是每畝300元左右,最低的時候不到200元,現在統一由村集體公司流轉後,流轉費收入畝均增加了100元,大家通過土地流轉直接實現了土地保值增值。”村民朱曉玲難掩心中的喜悅。通過實行土地規模化流轉,農戶既可以獲得租金與務工收入,又能通過村集體增收共享村級發展成果。
據了解,該鄉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公司資源集聚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與中國農墾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規模化流轉土地2萬畝,建設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食種植基地,推廣“北斗導航+淺埋滴灌”播種技術,進行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高效節水灌溉的播種作業。同時,持續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建立“集體公司+基地+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從産前、産中到産後為農戶提供“全程化”的“保姆式”農業生産服務,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截至目前,該鄉7個行政村共流轉土地3.4萬畝,其中6個村整體流轉率達100%。
“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什麼效益好就種什麼。”談到土地規模化流轉帶來的好處,花寨鄉黨委書記崔學成如數家珍:“通過規範化的土地流轉,能夠系統、全面地對土地資源展開規劃與整合,靈活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土地資源與項目需求的精準匹配,為全鄉高質量發展夯實要素保障根基。”
下一步,花寨鄉將充分挖掘産業基礎優勢,積極推行規模流轉、土地託管、林間套種等農業模式,大力發展小雜糧、中藥材等低耗水作物,積極探索推廣有機農業産業,全力打造小麥制種示範基地和智慧農業示範基地,真正讓土地“流”出活力,“轉”出後勁,實現“集體增收-土地增效-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以農村改革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田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