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在西峰區的農田裏,一場悄然展開的揭舊膜、覆新膜“綠色革命”正熱火朝天地進行。
“現在政策説得很清楚,厚度小於0.01毫米的地膜不能用,我們都使用標準地膜了。”正在撿拾地膜的顯勝鄉夏劉村村民劉富民説,村上有地膜回收點,鄉里會統一運輸處理。
今年以來,西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和《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條例》,由區農技中心牽頭,鄉鎮村組四級聯動,聯合組織開展宣傳培訓活動。農技人員深入集中覆膜村組,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挂橫幅、設立宣傳標牌、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向群眾普及科學使用農膜和適時回收舊膜的相關知識,強調規範選擇、合理使用地膜的重要性和農膜殘留的危害性。倡導群眾使用厚度大於等於0.01毫米的標準地膜,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廢舊農膜收集與回收。
在提升農民環保意識的同時,西峰區還大力推廣農膜機械化撿拾。顯勝鄉冉李村村民李建學今年就購置了一台地膜撿拾機,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
“我家有60畝地,如果全靠人工撿膜,要花6000元的人工費。自從有了地膜撿拾機,只需花費2000元,省錢又省力。”李建學説。
據了解,為進一步加快全區廢舊農膜回收處置,西峰區採取“農戶收集、村組集中、鄉鎮回收、企業處置”的回收模式,將膜雜易分離的廢舊棚膜由回收商販收購後,運送至加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實現資源化利用;膜雜分揀難度大,含雜率高的殘膜鼓勵生活垃圾處置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截至目前,全區廢舊農膜處置率達到88%。(慶陽融媒記者耿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