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4-10 17:18:12 來源: 金川區融媒體中心

金川區雙灣鎮:人參果香飄四溢 “甜蜜經濟”正當其時

2025-04-10 17:18:12     來源: 金川區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4月的雙灣鎮龍源村,智能日光溫室在陽光下泛着銀光。棚內物聯網傳感器閃爍,實時監測着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過去種玉米靠天吃飯,如今種果子靠‘數’吃飯。”村民王萬祥輕點手機,大棚頂部的遮陽簾緩緩收起。

  走進大棚,一人多高的枝蔓上,一顆顆金黃圓潤的人參果挂滿枝頭,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王萬祥摘下人參果在衣角擦拭乾凈,遞到記者面前,爽朗地笑着説:“嘗嘗咱們龍源村的寶貝,這可是純天然綠色種植,保準你一吃就忘不了!”

  近年來,雙灣鎮龍源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引入農科院技術,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逐步將人參果種植規模化。短短五年,全村已建成日光溫室15座,年産量達30噸,年産值突破20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種人參果,技術是關鍵。”雙灣鎮龍源村黨總支書記陳國智介紹,村裏與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專家團隊長期駐點指導,從育苗到采收全程標準化管理。通過覆膜保墑、水肥一體化等技術,人參果畝産提升至2噸,且錯峰上市後價格翻倍,最高可賣到每公斤7元。

  合作社還引入“互聯網+農業”模式,與電商平台合作拓寬銷路。2024年,村婦聯聯合公益主播開展直播助農活動,單場銷售額突破2萬元,訂單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果子剛摘下來就裝箱發貨,48小時直達消費者餐桌!”合作社負責人張振武説。

  人參果産業不僅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更凝聚了人心。60歲的村民張文科原本擔心“戈壁種不出好果子”,如今卻成了技術能手。“每天工資150元,年底還有分紅,家門口就能掙錢!”合作社優先吸納脫貧戶,提供種苗、保價回收,戶均年增收超6000元。

  王萬祥感慨:“過去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吃飯,種人參果讓村裏年輕人回來了,老人孩子也有人照顧了。”

  陳國智&&,接下來,我們要讓人參果成為金昌的“地理標誌”,讓全國游客都來嘗一口戈壁灘的甜蜜!

  從“面朝黃土”到“數字種田”,從“背井離鄉”到“家門口致富”,龍源村的人參果不僅是一顆果子,更是一份希望。它承載着科技興農的智慧,凝聚着黨群同心的力量,在金川區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結出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果”。(記者:楊欣雨 葉興華)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