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鎮原縣2025年春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正式啟動,縣直機關單位廣大幹部職工深入城關鎮豐&村義務植樹點,挖坑、扶苗、培土、澆水,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實現美麗鎮原再添新綠。

縣林草局幹部李鵬説:“近年來,全縣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全民義務植樹,以每10000人每年植樹100畝的指標,為鎮原縣增綠添彩。為保證造林成效,採取一包3年的策略,確保種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綠一片。”

植樹現場,黨旗飄揚。縣直機關各單位共計5000餘人在植樹點熱情投身其中,縣級領導幹部帶頭,職工結對協作,揮鍬鏟土、扶苗培土、提水澆灌……全民參與的生動場景成為春日最美風景。經過一上午的辛勤勞動,完成義務植樹951畝,栽植側柏、刺槐等苗木30000株,各鄉鎮同步推進,共完成造林面積4850畝,為大地增添了一抹新綠,為生態修復按下“加速鍵”。

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職工朱星星説:“今天參加植樹活動,我感到非常有意義。親手種下一棵樹,不僅是對自然的回饋,也是對未來的一份承諾。每一棵樹都是生命的延續,象徵着希望和成長。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植樹造林活動中來,共同為我們的家園增添綠色,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鎮原縣蓮池小學教師白榮春説:“植樹造林不僅是為城市增添一抹新綠,更是對生態文明的傳承與守護,每一株新栽下的樹苗都是一個希望,每一片成活的樹林都是對生態文明的堅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把這種勞動實踐精神和生態文明理念傳遞給學生,通過主題課堂、主題班會等,讓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更加光榮。”

在推進義務植樹的同時,鎮原縣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也在穩步實施。2024年隴東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規劃建設面積11.5萬畝,目前已完成建設任務的70%以上。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規劃面積11.4萬畝,作業設計已完成招投標工作,5月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進一步提升了全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鎮原融媒全媒體記者 任濤 白勇濤 杜毅 劉盼盼)
